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左琳等:以品牌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作者:左琳 胡晓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9 录入:王惠敏 ]

——以北京“昌平草莓”为例 

摘要: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升级,既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推动高效、优质农业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品牌农业发展和标准化生产的角度,对北京昌平区草莓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分析,探讨如何以品牌经营来打造县域农业产业化特色。

引言:培育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品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消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昌平草莓”品牌化战略,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农业品牌化带来的品牌效应是联系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桥梁,是推动农业规模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品牌化还可以把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最直接途径。

“昌平草莓”产业基本情况

北京市昌平区具有生产草莓的优越自然条件。昌平区位于北纬40度,这一纬度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最佳生产带。昌平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1.7℃,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00毫米,满足草莓生长的各项气候指标。“昌平草莓”产区位于山前暖带,昼夜温差大,草莓生长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草莓糖份的积累和风味的形成。昌平上风上水,长年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的天数占70%,由燕山 麦饭石 中渗透而下的水源纯净无污染, 京密引水渠 又从这里穿过,水资源条件优越。土壤属微酸性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昌平区的自然禀赋十分适宜草莓生长,从而保证了草莓的品质。

昌平区是从90年代后期由兴寿政府牵头、财政支持,天翼公司企业运作草莓开始种植已有10多年历史。近几年,北京地区日光温室草莓鲜果春节前后上市,观光采摘草莓已受到市民的青睐,观光采摘价格平均为40~60元/千克,每个温室产值达到6万—10万元。2008年昌平区已建成草莓温室2000栋,到2012年发展到12000栋,草莓种植达到0.21万公顷。根据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大规模推广草莓种植以来,“昌平草莓”的年产值已从5年前的2000多万元猛增至2012年的4.3亿元。

“昌平草莓”品牌发展路径分析

政府支持,标准化种植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政府积极加大对草莓产业的扶持力度。首先,昌平区农服中心开展大量的技术培训,把这些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灌输到农户中去。通过草莓田间学校,辐射带动了20个村1500多草莓种植户;开展草莓科技大讲堂活动,对全区2000多草莓种植户进行轮训;组织了5支技术服务队,采取服务队包镇、技术员包村责任制,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技术指导。到位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草莓种植户都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种出了一流的草莓。其次,推出了《昌平区草莓生产用药补贴卡》,草莓种植户凭卡购买区有关部门认定的肥料和农药,可享受50%的政府补贴。为了防止种植户到外地购买低价、低质种苗,昌平区政府又推出了种苗补贴。同样,农民建设日光温室也必须符合标准才能拿到温室建设补贴。为了进行严格把关,昌平区农服中心又斥资百万元购买了快速检测系统,对即将上市的草莓进行检测,对于使用违禁农药或超量使用农药的种植户,取消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通过技术服务、政府补贴和全程监测,昌平区把草莓种植标准落到了实处,真正形成了“良种、良法、良田”体系。

科研合作,高科技生产

昌平区不断加强与国外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在种苗繁育、土壤处理、病虫害防治、抑制连作障碍、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了明显的科技优势,昌平草莓于2006年通过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考核验收。2008年开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就开始了草莓避雨育苗和基质育苗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塑料大棚营养钵育苗、高架网槽式育苗和现代化温室工厂化育苗等先进技术。另外,“昌平草莓”龙头企业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农民提供产前种苗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的周到服务。“昌平草莓”产业近两千栋日光温室全部安装了电动卷帘机,浇水全部用滴灌,为草莓提供了极好的生产条件。

 地理标志,区域化监管

经过申报与审核,2011年3月16日“昌平草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第33号)。“昌平草莓”产地范围为 北京市 昌平区 兴寿镇 、 崔村镇 、 小汤山镇 、 百善镇 、 南邵镇 、 沙河镇6个镇所辖行政区域,占地面积2133公顷,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被纳入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分为两类,有以 章姬 、金中三姬、 燕香 等为主的香甜型品种和 阿尔比 (Ablion)、卡玛罗莎(CAMAROSA)等为主的酸甜型品种。该区将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生产标准、质量特色、包装标识等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管,规范标识使用权。目前昌平所有的草莓种植户几乎都加入了专业合作社。这意味着这个标志已覆盖了所有的“昌平草莓”。

科学定位,产业链延伸

针对“昌平草莓”种植品种好但保鲜期短的特点,昌平区为“昌平草莓”量身打造了“定位中高端市场,以休闲采摘为特色”的品牌销售策略。冬季相对处于北京水果断档期,“昌平草莓”则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当。“昌平草莓”目前约有60%供应采摘,30%供应冬季水果礼品,剩余10%才被小范围收购。此外,为延伸草莓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昌平区政府在2012年2月与朔方尚德公司签订协议,在全国率先研制并生产出天然草莓粉,供应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奶业巨头在内的众多食品企业。仅此一项,2012年便产生了1亿元的产值。

活动组织,多方位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好品牌宣传战,提升社会各界对“昌平草莓”的认识度和关注度,昌平区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多方位宣传,更是成功召开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后,继而举办以“昌平草莓”为主打亮点的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开展精品草莓擂台赛、草莓科技展示、草莓音乐节、草莓采摘等特色活动为“昌平草莓”宣传造势,扩大影响力。

来自北京农业嘉年华组委会的数据显示,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结束以后,昌平草莓的价格比同期增长了20%;2013年共接待240万游客来采摘草莓,收入达到1.8亿元。同时,带动周边的民俗旅游达到了1.17亿元。在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期间,随门票附赠采摘券,以草莓博览园为中心,辐射周边1500栋草莓日光温室,全面向市民开放。第二届农业嘉年华组委会启动了“草莓票香”的采摘体验活动,选取草莓博览园周边兴寿、小汤山、南邵、崔村等5个镇的草莓种植园作为采摘点,为游客提供优质的采摘体验服务。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95%的游客参加了该项活动。嘉年华的庞大客流给附近的草莓采摘园带来巨大商机,带动了昌平草莓农户的增收。据初步统计,全区包含参与“草莓票香”活动在内的草莓采摘园,实现草莓销售收入1.63亿元。

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北京昌平区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品牌农业,迈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坚实一步,这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北京昌平区发展品牌农业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对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增强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扶持与服务。要充分利用政府各部门的综合力量,使之成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坚强后盾。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农业管理部门作用有限,更不能单纯依靠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发的创建管理。政府部门应该从宏观上为农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技术创新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之一。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农广校和职业中学等阵地,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或知识讲座,引导农民学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吸引和培养农村精英,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者、农业经营者的人才结构,增强农村的自主创新能力。当今农业发展要想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把技术创新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加大特色农产品各环节生产技术难题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对规模较大、有良好基础和较强实力并已进入成熟期的龙头企业,要引导其做好技术升级,进而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积极加快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便发挥科技对农业品牌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实行标准生产,强化品牌意识

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推进质量认定、实施市场准入,使产品成长为名牌的技术基础。进一步加强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对品牌农产品推广实行绿色食品认证和(Qs)认证,在生产基地宣传和推广良好的农业规范(GAP)管理,加工企业推行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实施良好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现代卫生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此外,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选准一批影响大、对相关产业带动力强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国内和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形成省级品牌、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多层次品牌体系。同时,农业企业应强化品牌意识,积极申请注册品牌,特别要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和保护,用品牌化带动标准化。

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整体发展

打造、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依据自身优势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争取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已经引进的大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配套项目,实施产业链发展;对处于弱小或属于空白的产业,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行产业链整体发展,逐步培育,稳步推进。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市场营销

品牌推广和品牌文化的传播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应的重要措施。在品牌培植过程中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品牌推介,这是全面提高产品覆盖率,提高知名度,缩短产品成名时间的重要手段。品牌经营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方面,不是营销的全部。农产品品牌化必须与整个市场营销活动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效用,才会有助于解决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农产品品牌化要求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要有市场观念,要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为指导,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综合考虑,寻找对策,开展经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CAUAP农业规划论坛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