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冯奎:新时代的城镇化建设中将凸显更多社会责任

[ 作者:冯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3 录入:王惠敏 ]

我到地方去调研,一些地方开座谈会的时候,特别是搞实际工作的人就有一些想法,觉得城镇化是不是不重要了?是不是有转变了?现在提七大战略有乡村战略,没有城镇化的提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的体会是这样的变化,它反映了很多的意义。

第一,过去讲城镇化,但在这五年当中城镇化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比如说每年1.2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8000多万人落户城镇,还有很多改革的问题都在轨道上。因此,我们判断现在的城镇化主要问题不是城镇化率要有多么快的增长,而是讲的城乡人口,特别是进城落户人口增加的需要,与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满足不了的矛盾。因此,已经不是单纯的城镇化率数量增长的问题了。

第二,当前,城镇化所讲的内容渗透在各个方面。比如说住房问题,讲到保障房,特别是进城人口的住房,没有用城镇化这三个字,但恰恰这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居住是进城落户以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再比如说城市治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那么多人进城之后,城市的治理水平跟不上,所以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问题。如今虽然没有那么多次提到城镇化,但是方方面面渗透了城镇化的含义,因此我们判断城镇化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内容更宽泛了。

第三,跟前五年的时候相比有一点很大的突破,或者说是认识上的深化。五年前讲到城镇化的时候,多次和经济增长、和效率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如今多次提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更多的是和农业转移人口,和生态环境,和治理结合在一起。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讲,社会责任的含义提的更突出了、更多了,不单纯是经济增长的含义。

我对比了一次,两次报告当中分别提出城镇化和相关内容的时候,上下文语言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趋势,也就是如今讲大城镇化,讲到城市发展,更重要的是讲的多方面发展的含义。不单是包括经济增长,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对于各个方面人口的包容,提供他们基本的公共服务。所以,城镇化在未来社会责任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我们在发改委做城市和小城镇研究,还是用城镇化这个概念。现在仍然没有大的变化,还是以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还有小城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规划里,强调的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重点要发展一批小城镇。看起来几个方面都照顾到了,但是把这些问题跟城市群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实际上含义还是有很大变化的,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对于小城镇的治理应该扩展范围,对于主体我们应该扩展范围,着眼于城市群的治理。城市群又有很多的形态,比如都市圈,比如湾区,比如城市带,我们要更关注这些问题。

我个人也想表达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仍然没有完成。应该在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当中考虑比如说乡村振兴的问题,如今讲的是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还是要“四化”同步。因此,我也认为我们现在讲的乡村振兴它不是马上就要搞工程项目,也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要步调一致的去振兴,它也要分成很多个条件,按照门类进行。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研究员、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云帆商业评论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