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中央文件的指引下,各地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支持发展三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最近,我们对省内众多的农业产业园进行了深入调研,得出了的结论是:现代农业产业园要与城市消费产业相链接才能可持续发展。
所谓相链接,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要立足于城乡市场。产业园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产品要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相链接,与城市龙头企业的引进、科技人才指导、科技项目结合无缝对接起来,特别是与城市居民的旅游业、餐饮业、食品业、建筑业、加工业、养老业、健康业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与城市居民无限的消费需求与农村产业牵线搭桥,开花结果,这样现代农业产业园才能可持续发展。
如湖北英山县神峰生态循环农庄,是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城市的民营企业家2013年回乡投资1.45亿元建成的,被英山列入全县十个六重点工程,已经成为国家运动员绿色食品基地,国家六大科技样板之一,中国现代农业地标,旅游扶贫标杆,公司现有产业园5000亩,二级基地33个,9200亩,2016年实现产值2亿元,先后被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省市中国运动员示范基地,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五星级农家乐,中央电视台重点推介单位,山庄与中国各大城市实施会员制,加入会员的全国游客有2万多人。入会门坎3000元不等。仔细算了一个账,按每天400人旅客计算,房间收入 3,4万元,餐饮收入3。2万元,二项合计6。6万元。一年可收入2376万元。此外旅客离开时还要购买大量蔬菜产品。我们离开时购买了猪肉、山鸡和蔬菜,价值200多元。
类似神峰生态循环农庄这样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其特点是民营投资巨大,面向城市市场,运用科技手段和方法,主要生产城市居民需要的绿色无公害农副养殖产品。山庄的种植业,全部采取人工除草,不用化肥农药,不用农药。养殖业不用激素,香甜好吃。种养业产品特别受到全国各大城市居民的欢迎,同时发展城市旅游业,因而,生意红火,销售量大。
但是也有一部分农业产业园兴建后,投资大,占用和流转的面积多,由于产业与城市链接不够,缺乏对接,加上管理水平差,产业优势不明显,旅游不旺,因而处于亏损和萧条的局面,长此下去,很难持续发展。有的产业园甚至采取欺骗的手段,和不正当手段搞活产业,结果得不偿失,受到城市消费者的抵制和批评而名声狼藉。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现代产业园的兴建要面向乡村市场,特别是城市市场,产业园的规划和兴建以及长期发展要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相链接,与城市三产相配套,不能单打一,不能彼此脱节。
产业园要依托和引进城市的民营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产业园,要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区的支持,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
要吸引城市科研机构和人员进入产业园运营发展,建设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鼓励城市企业家、专家和科技人才以离退干部通过一技之长,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和管理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管理,市场营销,分享收益。
要加强现代管理,提高现代管理水平。我们发现有相当多农业产业园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人员素质差,缺乏高素质的园区管理人员。因此,要加大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产业园要与精准扶贫和脱贫相结合,通过产业发展,流转土地,安排富余人员就业,加大技术培训,加大教育科技扶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加大产业园与城市的宣传、营销和对接的多渠道、多方式的联系和交流,增强可持续发展。
(作者傅光明系湖北省财政厅,高级经济师,省作协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省财税审诗词分会副会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