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孙君:农业非标准才是标准

[ 作者:孙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01 录入:王惠敏 ]

【农副产品标准化,就是把七亿农民最好的有机产品拒绝市场,把工业化下的非标准农产品演变成标准。结果是农村86%年轻人进城,92%乡村大学生不回村,93%乡村变成空心村】

工业的特点是标准化,农业的特点是非标准;工业以远离天地万物,规模化生产为优势;农业是依靠天地气候而生产,优势是非标准;工业是产品出自工厂,优势是标准化。扬长避短,这就是工业与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民的特点就是小农,以家庭为单位,24小时全家人不计成本的忙一块地,生产的产品先满足自己吃,多余的才卖向市场。中国有六、七亿农民就是这样的小农生产方式,这样的非标准化才是真正的大众农民产品,也是今天城市人最向往的产品,却被市场视为非标准。

政府与企业为何不能让非标准化进入市场标准呢?标准与论证让农民远离超市、远离电商、远离消费者,而我们远离的除粮食以外,都是最好的农副产品,约占85%。我们经常遇见互联网+乡村,打通最后一公里,结果还是被产品标准化堵死。有机标准,绿色论证,论的是乡村,堵的是农业,害得是市民,穷得是农民。奇怪的是,中国市场上几乎除农民的农产品以外,所有的假货都可以进入市场,都能找到标准。

传统农业,每户有二分地,家里够吃了,有三分地乡镇就够吃了,有四分地县区够吃了,五分地地市够吃了,这大概就是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今天标准化与论证完全堵死了城乡食品流通渠道,又打开了工业标准化的农副产品,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城市文明人的文明。论证、资质、标准化撕了文明的脸皮,冲向了乡村,披着羊皮像狼一样掠夺农民破坏乡村。

什么是非标准呢?民间艺人是,画家是,工匠是,中国最伟大的工匠就是农民。标准是产品化,非标准是创造性,千姿百态,就如同纯手工,如私人定制个性产品等。城市文明只会养金鱼,只会养宠物,只会在大棚种植,自然、野生、原种基本丧失。今天城市人做梦都渴望非标准的农民菜园子的菜、农民养的猪、农民种的粮。为什么一定要让农民做他们做不到的事?为什么一定要违背自然规律呢?

农民不做科研,不做基因,不做杂交,却创造了农耕文明。土壤保护,生态保护,敬天尊地,只要土地有机了,万物都是有机的。农民是大生态环境平衡下的非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标准。现代农业不在土壤与原种上下功夫,却在种子、农药、加工上下功夫。无土栽培、光照蔬菜、转基因、太空育种、杂交等等,治标不治本,这些物种基本都失去繁殖下一代的能力。从长远看是断子绝孙的现代农业,却能达到标准,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是违背自然规律。

非标准会越来越有价值,会越来越有市场,非标准前后延续9000年,这些才是真正的中国农业标准。

农业有标准,我们有称为“绿十字9000标准”的标准。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农民一听就会,消费者一听就懂,这才是标准的意义。所谓9000标准,就是土地里有蚯蚓、有蚂蚁、树上有鸟、草里有虫、河里有鱼虾,这就是标准。只有土壤、河流、生物平衡了,万物才是有机,万物才能溯源。

今天在中国,大棚、工业化生产的农副产品很多是为了标准而标准的农产品,可惜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连这些简单的道理也弄不明白。让非标准化成为标准化是我们的目标,郝堂村2800亩农田进行土壤改良,三年后有萤火虫、有小鱼小虾、有鸟有蚂蚁,这样的产品才能代表农民,农民的产品中含有道德体现,这一点唯有农民做到。

这个商业通道一定能打通,打不通农民永远没有希望,城市人永远吃不上真正的有机蔬菜。扬农民非标准化,避农民标准化。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稀缺,形成大国小农的非标准化,也恰恰形成农耕文明。

有一天非标准化成为中国标准时,中国农业才真正看到黎明,才是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的时代。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京绿十字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