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问题是三农问题,但又不仅仅是三农问题。有人说简单,也有人认为它很复杂。对一般社会公众来说,基于对供销合作社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认知,确实很简单。但在与供销社系统风雨同舟数十载的老供销人眼里,它既特殊又复杂。
不解决认识、看待问题,顶层设计、改革路径选择问题就无从谈起。探讨供销社合作的发展,需要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层层深入。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认识、看待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供销合作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来考量供销合作社所扮演的时代角色。从大的范围看,供销合作社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初期经历了大起大落。2000年以后,供销合作社终于从低谷走向爬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后,重新思考,供销合作社所扮演的时代角色逐步明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三农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下,利用其现有的组织体系、完备的功能,在为农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顶层设计,供销合作社干什么、扮演什么角色,不完全取决于供销合作社自身,还取决于党委、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选择。当然,同时要扮演好这个角色,供销合作社自身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全国情况来看,在因地制宜、从自身条件出发、不搞一刀切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的路径选择实际上关系到方向性,即路径可以不一样,但方向必须一致。
需要强调的是,实体化不等同于公司化。供销合作社既要办成以农民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又要市场化经营;既要承担国家委托的任务,又要体现政策导向,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成分多元、资产构成和功能多样的组织体系。实践上,即便是实体化,供销合作社的双线运行功能是不能改变的。
探讨供销合作社的财产制度问题,实体化会不会变成公司?答案是否定的。实体化不一定是公司组织形式,但可以企业化运行。
供销合作社按照“纯而又纯”的专业合作社运作很难行得通。从现状来看,专业合作社很多是能人控制、大农吃小农,空壳、休眠的也不少。“纯而又纯”的专业合作社很少,但可以是一个方向性的长远目标。
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格局来看,专业合作社和综合合作社并存。专业合作社只能是区域性的、一定范围内的,离开“农民自己的”是不能长存的,因为农民是其生存的土壤。综合合作则是供销合作社的选择,也只有供销合作社能发展综合合作。
正确认识也好,顶层设计、路径选择探讨也好,做好这些工作还要解决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发展中已经遇到或者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组织体系、组织制度问题,运行机制问题,治理能力问题和政策扶持问题等。
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是由大的体制决定的,突破比较困难,只能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下重点解决纵向的上下关系、解决横向的社企关系。
运行机制方面,联合社应突出三个方面:把方向、定原则、管落实。基层社则要体现其功能和作用,重新认识。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挂牌只是第一步,是先搭架子,目的是抢占农村市场和阵地,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就是治理能力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一是提高行政组织资源的动员能力,二是提高市场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能力,三是提高现有组织资源和组织体系的创新和整合能力。
最后是解决政策扶持问题。供销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问题、财税支持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配套,目前财政支持已经有了突破。只有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才能更好地深化和提升。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原微供销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