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伟民:品牌农业要销量更要质量

[ 作者:李伟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14 录入:实习编辑 ]

前一段时间,我在黑龙江采访了20天。那里的农民正热衷于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生产有机稻米。稻米的品质,当地吃过的人都说好。但是合作社的老板却犯愁:有机稻米价格低了,不赚钱;价格稍微高一点,市场又不认可,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而同样是大米,许多人花上一斤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价格购买日本大米,不仅不觉得心疼,买到的反而还沾沾自喜。这就是品牌的差异。有了品牌,不仅销路有了,也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如今,借助包罗万象的网络,打造品牌的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很多农产品品牌就是借着网络,先是成为了“网红”,而后被大家所熟知。比如前一段时间大火的六安瓜片。卖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透过对农业的热爱,用情怀去感动他人,这种方式常见于一些从其他行业转行投身农业的人身上。

采用新颖、有趣的活动方式,吸引消费者参与也是一种办法。经营土豆的“土豆姐姐”冯小燕,就曾经在网络上发起过一个“土豆姐姐”万元征集“土豆广告语”的活动,一下得到了全国几十万人的响应、并且把“土豆姐姐”这个牌子打响了。

或者也可以结合自家的农产品,做一些新奇特的产品。山西出售坚果的李皆宁,把装坚果的小盒子作为黑色和红色的象棋棋子,不仅美观,而且还有留存价值,深受好评。

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品牌、宣传自己,这些技能不能不学。当然,品牌要获得足够的认同和影响力,最终依靠的还是质量与信誉。近年来,我国农业品牌的数量多了,可在全国叫得响、在消费者心中信得过的并不多。以茶叶市场为例,“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的窘境仍然没有得到改观。目前我国有6万多家茶叶加工企业,但90%以上的企业销售额不足500万元,产业大而不强。

而一个品牌的失信、陨落,影响的是一个区域的农产品,可能其他生产同样产品的农户、企业都会因此受到牵连,甚至大到会影响我们一个国家的农业品牌形象。

创立品牌的路子多了,相关企业、农户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产品质量,让品牌一旦竖起就不会倒下。当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农产品的优秀品牌不断增多,才能促进传统农业稳步地向“品牌农业”转型升级,人们才能够从真正从品牌农业中获得实惠。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广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