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培标:如何破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资金难题

[ 作者:张培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6 录入:19 ]

摘要:本文从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为三农建设从资金支持上提供有益尝试。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资金来源 投融资体制 资金渠道

从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其中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农村地区的小康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进入到攻坚阶段,不论是村庄的改造、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创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资金仍是困扰农村建设发展的大问题。

一、当前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的80%都是由政府投入,其余一部分是信贷支持,很少有民营资本主动参与的。

1.政府投资。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并且大多用于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提升改造等方面。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就必须拿出专项基金支持这项工作,而老百姓更要把这部分资金利用好,化零钱为整钱,“好钢用在刀刃上”。

2.信贷支持。

信贷支持也是当前新农村、农业的重要资金渠道,主要是国内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等贷款支持,该项资金涉及的领域大部分是农业和当地特产产业,包括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蔬菜大棚以及这方面的设施建设等,还有当地的特色手工业。最近这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这部分资金占比有所增加,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民收入有保障、有信誉,银行也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个产业。

二、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难题:

虽然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信贷扶持,但是通过实际观察,效果不是太理想,农村的面貌没有多大的改善、农民的增收还很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资金力度不够。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农村建设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为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砖添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创建新型的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

一是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窗口示范作用。政府及其部门单位手中掌握很多信息和资源,加强其在投融资过程中的引导、管理、服务功能,构建资金信息平台,大力支持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三农”工作。加大宣传介绍美丽乡村的力度,引进更多“金凤凰”落户农村。

二是制定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的投融资政策。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关于金融机构支持美丽乡村、高效农业等的意见和通知,明确指出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并常抓不懈。

只有政策制定并落实到位,农民、社会资本才敢放心进行投入,毕竟农业还是基础比较薄弱,并且老百姓也是小本经营,而社会资本也是有所顾虑的,这就要求政策一定要到位并且宣传不能流于形式,让他们吃下定心丸。

完善农业保险支农政策。因为这几年极端恶劣天气加剧,农业又是弱势产业,国家应创新保险支农模式,从各个环节确保农民财产不受损失。

三是形成完备的投融资体制。投融资体制具体包括成立专门负责招商引资的服务机构,包括举办投融资研讨会和项目招商洽谈会等;建立各级招商项目资料库。

目前地方政府在帮助美丽乡村建设融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象政银对接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农业,提供担保等,发挥金融机构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融资租赁、保险资金等综合服务,进一步推进农村贷款融资工作,加速美丽乡村建设。

2.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渠道。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形式也灵活多样,这是不错的态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享共建”原则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应该从国家层面就建立资金分工负责制,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投入基本没有收益;而社会资本投资产业方面,毕竟它要受益和追求利润的。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作用。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发挥民间资本支持国家的投资建设以来,PPP项目模式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股力量,并且要为它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的支持。毕竟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后续的经营管理也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据统计,在部分地区的农业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社会个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由此看来,社会资本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主体。

探索多种类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业进行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发现合作的赢利点,这样社会资本才有积极性和吸引力。允许他们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搞开发,通过建设地方产业园、发展绿色农业、高标准农田和特色旅游等,既富裕了农民,对当地的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对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不论从资金上还是从税收政策还是项目支持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倾斜,为它们松绑、鼓劲,使社会资本大胆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三是探索各方联合的新型投融资体。针对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采取“自筹+贷款+财政补贴”筹措建设资金。这种方式在河南、湖南、四川等部分地区得到成功实践,具体就是农民或社会资本投入20%~30%资本金,银行提供70%~80%中长期贷款,中央财政按同期基准利率全程全额予以贴息。

成立合作社,探索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形式股份合作制,积极发展村镇经济,壮大农村融资新路径。这样既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有工可打,同时带动他们创业,鼓励他们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通过创业和就业的方式,也部分解决国家财政负担。

创新抵押贷款新模式。从2014年开始,国家鼓励农民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可以利用手中的土地、房产等进行抵押贷款,还有大型农机具和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融资形式,采用贷来的资金进行农业的建设和财产的增值。

发展农业互联网金融。鼓励有实力的大户和社会资本进行农村电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的资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新支撑。

作者简介:张培标,男,1968年9月4日,高级工程师,天津市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