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王磊:国内农民只会生产不懂经营

[ 作者:王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7 录入:王惠敏 ]
    办会观察到的行业痛点

我曾经办过一场生鲜行业的沙龙,邀请的主要是在前端卖货的平台,的确,前端卖货很热,前端的竞争也很激烈,搭上互联网的快船,其年回报比虽然比不上滴滴等企业,但是也吸引了不少好的投资机构,例如:妙生活、乡亲直供、爱鲜蜂是钟鼎创投投资的,拼好货、许鲜是IDG资本投资的,除此以外,在农产品流通在2016年年初也火了一把,宋小菜、美菜网、小农女、有菜等,但凡生鲜终端平台负责人出现的地方,生产方和流通商就会报名参加。

我接触下来,发现他们各有各的痛点,拼好货联合创始人吴湄曾经跟我说过,拼好货有70个负责采购的全国基地帮他们跑货,而采购商每天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需要的节点,搞活动的时间去规划;另一方面,有生鲜种植商跟我说,今年商场对好的产品不再压价,一个茂名的朋友索性联合当地农产品协会对果品进行分类,做好品控,以图让好的农产品在区分于“大路货”后能够卖得起价格。

中国的农业趋势

回顾中国的农业与农民,在土地耕种分散的、已经解决温饱往工业国家迈进的时候,更多的劳动力进入了工厂、进入了城市,老一辈再也没有力气去耕作,而新的一代人则有了更好的选择,毫不犹豫就把农民的帽子摘了,把泥巴的双脚洗了上岸。

那时候集约化、规划化、机械化种植的呼吁声很大,因此,两种趋势映入眼帘。第一是原本村庄里大大小小的个体集结成合作社,开始集约化管理(销售、农资采购、农机租赁),这比小小的个体更加团结和稳定,一致对外,避免重复的工作;第二是允许土地流转,土地通过流转的目的直指集约化和规模化,但是二者的改变都是围绕如何省钱,如何提高人效的基础上,但是如何将产品卖出去国内农民往往显得很被动。

农管家王磊:国外农民是决策者

当前,中国农业在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欠缺与产业链上下游谈判、统筹、整合的经验和能力。农管家总经理王磊认为国外农民的角色是决策者,他们每天需要对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气候灾害,市场预期进行分析并决策,而中国的农民只是执行,只懂生产,不懂经营。因此,中国农民需要看天吃饭,在地头等采购商收果子,而不是从市场角度去分析,国内的更多是【契约农业】,而国外的则是【订单农业】,这是截然不同的。

而农管家认为国内农民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此让农民把时间分身到非生产的事宜,不如农管家成为一个农业保姆,农人解决除生产以外的所有工作,所以农管家的口号是“下田之外,交给农管家”。

国内农业呈现二八原则分布,新型农业主体将不断增加

对于上年的广西西瓜滞销、今年的徐闻菠萝滞销除了在朋友圈引起同情购买热潮以外,更值得思考是这种小而散的个体是否能够代表整个中国的农业现状,王磊认为目前中国农业按照产出比是二八原则,意为20%的小而散,80%是新型从业经营主体,而这部分的主体涵括三种(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

除此之外,回顾往年的增量,新增70万个土地流转案例,新增140万个农场合作社,就是每年210万个增量,而农管家的受众就是这80%的新型农业主体。如果要具体的个人,农管家的对象是2000万的新农人或者合作社带头人,这类人的特征:①相信并能够使用移动硬件反馈问题和参与农技互动讨论;②经营有一定规模,对农资团购和农业金融有需求。

农管家的业务介绍

农管家创建于2014年,总部在北京,于20164月获复星昆仲数千万投资,目前已经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等农业大省设立了分支机构。

农管家具体业务涵括:

①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效融资;

②提供优质的生产资料;

③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

④对接优质农产品收购渠道。

回顾农管家的业务,其实是围绕着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农资厂商、合作社在转。

对政府机构而言,他们是希望拥抱农管家的,政府每年会给出各种农技培训和农讯传播等预算,但是原有的宣传渠道落后,自建渠道成本高,并且自建渠道由于政府业务单一,黏度低,因此,政府在有限预算的前提下,与农管家合作能够把资讯传出去,让农技知识能够传播好就行。

对金融机构而言,农业风险评估成本高、征信数据缺失、农贷使用情况监管难、农业链条长且缺乏市场预期保障的现状导致很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农管家为经营主体提供基于土地经营权、收益权的融资交易撮合和增信服务,并且由于农贷的使用场景主要是农资的购买,因此涉足到农资团购、农资交易的农管家能够全链条监督并规范农贷的使用情况,避免农贷使用不规范等情况。

对于农资厂商而言,以往经营主体由于缺乏资金,不能现结,赊销问题往往从市场终端的风险推到上游农资端,很多农资厂商不敢冒这个风险。而农管家协助经营主体获得农贷资金支持,规模的目标订单和消除中间多重渠道商,降低了经营主体的采购成本。

对于合作社、新农人而言,从了从农技、农资采购、农贷方面得到帮助,更为核心的是能帮助农民对接优质农产品收购渠道,从销路上解决生产的终极问题,与契约农业不同,农管家的【订单农业】更有保障。

中国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别于过去,在移动互联网层面,我们找到一个升级的突破口,我们相信,互联网必定是撬动这一切改变的起点,从互联网社交、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征集、到互联网贸易、互联网信息扁平化。农管家将农产品后端的需求变得扁平而连贯,在提高农业效率的前提下,也相应获得这个链条带来的红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亿欧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