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姚迅带着行李住到了石辛庄村,成了村里的“第一书记”。那时他已经55岁,是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下属天科公司的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他践行着“退休不下岗,咱就是这村里的人”的宗旨,改变了石辛庄村的面貌,得到了全村人的信任和拥护。(人民日报 2018年02月06日)
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帮助基层群众摆脱贫困,一些地区县、镇领导和机关干部与村结对帮扶,这样的干部就是驻村干部。驻村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落实事务多而杂,驻村干部作为一个与群众直接接触的职位,就是要在搞好传达和指导工作的同时,还要见成效,保进度,不能遥控指挥。作为石辛庄村的驻村干部,姚迅认为自己“就是这村里的人”,他帮老年人剃头,帮残疾人修轮椅,村里老人多,姚迅就请来市眼科医院的医生给义诊,还帮助村里申请到乡路建设基金,把村间里巷全部改造,并装上了路灯。笔者认为,正如姚迅所说,驻村干部就是“村里的人”。
驻村干部要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成为“村里的人”。姚迅通过调查研究,向单位申请了经费,组织村干部到湖南长沙和浙江德清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回村后,村主任刘玉长带领十几户村民成立了种植合作社。这种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与村干部一起共商发展大计的做法,成功为石辛庄村制定出发展规划。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上的基本情况,掌握矛盾产生的根源,就必须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群众的现状和实情,并整理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基本原因,初步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方能明晰驻村工作的方向。
驻村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当好“村里的人”。石辛庄村南靠青龙湾固沙林自然保护区,风光确实好,村民们却受穷。姚迅请来市农科院专家,推荐种植元首甜瓜,当年一个大棚就收入1万多元,并且协调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派来工作组,投资70多万元,将水塘清淤、绿化,整体设计,村里环境立刻提升一大截。这些实实在在的事,让群众体会到幸福感,才会有“姚书记,听说您今年要退休,那以后还管咱们吗”的担忧。干部驻村,就要对每项工作都亲自参与,对各项工作,理清针线,分轻重缓急,逐一落实。真正做到“俯下身子沉下心”,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更要为村集体找出发展路径。
驻村干部就是“村里的人”,与群众是“一家人”。当群众认可了驻村干部是“村里的人”,就能加深党群的情感交流,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基层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安县桐梓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