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南位镇南位村聋哑贫困户陈争位家的地里热火朝天。扶贫干部郭社库联系爱心企业垫付资金,为南位村3户贫困户带来了3万株紫薇花苗和育苗专家。在专家指导下,当天就栽种了1/3。看着成排的花苗,陈争位不停点头竖起了大拇指。(人民日报 12月21日)
新时代实现全面小康、确保如期脱贫已迫在眉睫。当前脱贫重点聚焦精准,即“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需因人因地施策,科学制定帮扶计划。驻村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的主心骨,让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开辟精准扶贫大有可为的空间,开创特色帮扶脱贫的新局面,为实现精准脱贫与全面小康汇聚力量。
驻村干部找准穷根对症下药是推进精准帮扶的前提。面对扶贫对象,驻村干部能精准识别是关键。同时因人因户施策,给贫困户开出具有实效性性的良方。正如陕西秦汉新城给贫困户开出精准帮扶的“十味药”,包括低保补助、引导就业、产业扶持、残疾补贴、临时救助、五保供养、爱心资助、健康。教育、住房。510名驻村干部活跃在脱贫一线,并为辖区人口确立“三个有保障、四个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贫困家庭的教育、健康、住房得到了保障,对有劳动能力的就业岗位、有创业意愿的产业项目、无劳动能力但生活能自理的保障措施、无劳动能力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常监护这四类贫困人口实行全覆盖。
驻村干部抓好产业促进就业是实行精准扶贫的基础。驻村干部探索脱贫攻坚的新思路,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是重点,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提升地区“造血”功能。干部驻进村重点引导产业扶贫基础性设施,推进“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认领基地的发展项目与本地就业,采取资金保底分红,从而实现基地与贫困人口的有效联结。同时对发展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补贴,构建“电商+合作社”、“电商+农户”的一条龙扶贫模式。建立农产品多元销售渠道,形成长效的脱贫机制,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注入持续不断的动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下正是深度贫困区集中力量攻坚薄弱环节的关键期。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需选派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脱贫攻坚一线骨干到基层找准穷根对症下药、抓好产业带动就业,全方位为实现精准脱贫汇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