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考核呼唤更多实招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08 录入:吴玲香 ]

1月3日,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河北、湖北、广西等7个省份省际交叉考核组即日奔赴被考核省,中西部22个省区市2017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正式启动。为防止“一考定终身”,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进一步完善了年终考核和平时掌握情况的结合,年终考核包括了省级总结、省际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等,还有媒体暗访考核。(1月4日 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我国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愈发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为赶进度,有的地方患上“急躁症”,层层加码,不切实际地逐级往前提脱贫时间;有的地方自认贫困人口不多,脱贫任务不重,犯了“拖延病”。在扶贫工作中,把脱贫工作“文件化”“会议化”“表格化”的形式主义问题还普遍存在。这些现象不仅值得关注,更值得深思。

为此,各级各部门每到年终岁末都会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集中考核,盘点一年的脱贫工作成效,完成对党员干部的脱贫情况进行奖优罚劣,以便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实,以考核倒逼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然而,由于“扶贫考核”形式大于内容,一些上级考核单位仅仅是“为考核而考核”,导致基层干部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填表报数上,甚至没有多少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不仅滋生了“考核组说了算”的官僚主义思想,更陷入了“材料出政绩”的形式主义怪圈。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呼唤“扶贫考核”的“实招”,呼唤更多的问题导向,呼唤更大的真情投入,用更严格的举措、更刚性的纪律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的举措惠及百姓。一方面“扶贫考核”要在干部考核、选拔上树立明确导向,对扶贫有实效,脱贫有功劳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另一方面“扶贫考核”要对扶贫考核工作不力、实效不佳的,要督促整改。同时,要对扶贫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计、稽查,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从严惩处。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