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吴刘杰: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思考与建议

[ 作者:吴刘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7 录入:王惠敏 ]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属于短板,因而要实现四化建设同步发展,必须有效弥补农业发展的短板,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在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业产业链整合过程的资金需求,有效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

要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必须明确其内在机理,掌握不同阶段的产品研发、风控等系列环节的运作机制,但首先必须了解农业产业链。

(一)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本质上是产业链的一种类型。具体而言,农业产业链是指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到消费及相应流通等环节而提供不同服务功能的各单位所组成的链式产业结构。在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为其中的主要构成要素,因而,从数量统计上来讲,农业产业链也可以看作各类农产品链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一般而言,一种农产品可以形成一条农产品链,比如生猪产业链、草莓产业链、乌鸡产业链、年糕产业链、脐橙产业链等等。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

农业产业链将农产品产销等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链接,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思路。所谓农业产业链融资就是商业银行基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分析,找出一个核心企业,并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直到产品销售等各环节提供的系统性金融服务的融资模式(彭菊颖,2013)。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产业链的融资模式不断丰富,但其核心是银行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各经营主体之间具有的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所提供的系统性融资方案(赵斐,2015)。

与传统农业融资方式相比,通过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安排,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刘西川,程恩江,2013),同时还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创新实践

本文以山西临猗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创新实践。

(一)案例背景

山西临猗县素有“中华果都”之称,果业已经成为临猗县的主导产业,并且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果业产业链。据统计,该县下辖9镇、5乡、2区,37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50万亩,林果面积100万亩,年产量40亿公斤左右,畅销全国25个省市,果品出口到德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地区。作为全国的林果大县,其中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户有10万户,农机保有量125094台。果库270家,年储存量4000吨以上的52家,2000吨以下的2000家。果圈厂22家,果筐厂46家,苹果收购户及落果收购户560家。农资经销商120家,年销售700万以上的有40余家。涉农运输公司16家①。临猗县农商行根据辖内果业的经营情况,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设计了专业化的果业链贷款服务体系,有效地支持了地方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实践

从果业生产的周期来看,大致经历了果树种植、收购包装、仓储、深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临猗农商行根据果业生产链的特点,开发了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贷款品种。比如,在种植环节,针对农户购买果树苗、化肥、农药和农机的需要,开发了适合农户生产特点需要的“福农贷”;在收购包装环节,针对提供果筐、纸箱、纸袋的小微商户,开发了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的“兴商贷”;在仓储环节,针对客户果品存储的需要,开发了“果库贷”产品;同时,农商行还根据产业链顶端的核心企业,开发了“强企贷”、“公司+商户”和“公司+农户”等贷款,既能降低信用风险,又能解决企业上下游的信贷需求。下面,笔者主要阐述“福农贷”和“果库贷”两类产品。

1.关于“福农贷”。为有效解决处于果业链前端种植户的资金需要,临猗农商行根据农户特点推出了“福农贷”。该贷款具有一次授信三年有效、额度小、随需随贷、不用即还等特点,不仅操作流程方便,而且可以减轻农民承担的压力。在授信评级环节,农户向村评级小组提出相关申请,由所在村的评级小组对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公示期后农户即可以获得贷款证。在办理贷款环节,农户到相关支行专门设置的“阳光信贷”办公室来办理客户贷款,实现客户由原来找某个客户经理办理贷款转变为到办公室办理贷款。这种标准化、阳光化的办贷流程,不仅提高了办贷效率,而且有利于业务经营的合规管理。

2.关于“果库贷”。在当地果业链形成过程中,仓储日益成为重要的环节,但针对果库经营者的信贷产品没有及时供给,给当地金融环境带来了一些问题。为有效解决果农仓储资金的需要,同时根据果农将果库建在承包地或宅基地上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现实,该行创新性地设计了“果库贷”产品。“果库贷”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担保方式选择上,除传统抵质押和信用企业提供担保外,增加了果库担保和实物担保。也就是对于果库贷款客户,一方面要由规模大于或者相当于其果库的优质果库提供担保,另一方面,要有其自身的果库实物进行实物担保。通过该方式有效解决了果库贷的担保问题。

三、对策建议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整合,其对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必然持续增加。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经营思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具体而言:

第一,变革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传统商业银行的部门制架构下,银行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扯皮,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应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内部组织架构,组建行领导直接分管金融创新部,专门负责农业产业链金融的研发。

第二,组建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团队。金融创新属于复杂性劳动,商业银行应注重引进或培养熟悉农业和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给予适当的职位和有效激励,让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积极梳理本地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并根据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经营特点进行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的设计。

第三,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拥有农业产业链中主要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有利于银行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金融服务需要村、乡、县各级单位的支持。如农户的评级授信需要村委甚至乡镇政府的支持参与,产业链中的某些信贷服务需要地方财政给予担保,或者地方政府协调其他增信机构参与其中。

注释:

①数据引自临猗县政府网站和浙江大学高培中心龙小宝讲义。

参考文献:

[1]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产业化、产业体系的区别与联系[J].农村经济,2004,(6).

[2]彭菊颖.农业产业链融资及品牌农业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3,(11).

[3]赵斐.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优势及制约因素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1).

[4]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与理论含义[J].财贸经济,2013,(8).

[5]谢利等.跳动在果业链上的金色音符山西临猗农商行创新信贷服务体系[N].金融时报,2016-05-12.

作者:吴刘杰,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助理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武汉金融》2017年第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