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王雪珍:如何让扶贫资金扶到位扶出效

[ 作者:王雪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4 录入:19 ]

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另外,各行业部门也有数量庞大的扶贫资金,每年我国投入扶贫开发的财政专项资金和行业部门资金高达数千亿元。这么庞大的扶贫资金,扶贫效果到底有多大?2016年审计署审计的结果显示:“433.47万元扶贫资金被违规套取或用于与扶贫任务无关的支出;9706.82万元扶贫资金闲置未及时发挥效益;27个扶贫项目效果不佳。”这些数据说明,庞大的扶贫资金还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扶贫效应。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呢?从各地扶贫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看,亟须从三大方面着手:

一是依托项目重抓资金整合,突出资金规模效应。扶贫资金难以充分发挥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扶贫资金分散,集聚力不够。目前扶贫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行业部门资金等,涉及的管理部门也较多,有财政、发改委、扶贫、民委、林业、农业、残联等部门,且这些部门互不隶属,信息不通,在扶贫资金使用上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现象突出、扶贫重点不突出、重复建设、难以集聚扶贫资金合力等问题。因此整合扶贫资金,凝聚资金合力,形成资金规模效益是强化扶贫资金效应的关键,而怎样整合好扶贫资金,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项目,可以依托扶贫项目规划,引领项目资金整合,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达到“各上一门料、共办一桌席”的效果。

二是资金管理的刚性与资金需求的弹性要相对接。一方面中央要向地方政府充分授权,完善制度,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相关规定,为整合资金“松绑”,使得上下权责匹配,增强贫困县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自主权,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方监督力量,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首先扶贫资金的信息必须充分公开,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要使得扶贫对象和监管各方能随时查到资金的分配、流动、发放情况。同时将扶贫资金落实情况纳入当地官员政绩考核中,对于无故闲置扶贫资金的情况,必须严查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于有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情况,要依规严惩,另外审计部门要加强通过对各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定期审计,监督扶贫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

三是借力“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扶贫精准度。第一步用大数据甄别贫困人口,在帮扶干部进村入户摸查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对贫困人员实施全面真实的识别与评估,将民政、银行、人社、房管、车管、工商、编办数据进行综合比对,有效避免冒充困难群众领取扶贫金的状况,实现精准识别。第二步用大数据管理扶贫项目和资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在现有建档立卡、项目资金、遍访等内部数据的基础上,依托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充分共享利用民政、卫计、公安、人社、房管等各行业数据、网络视频数据及互联网数据,全面、动态地掌控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的使用进度情况。第三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研判,对症实施脱贫政策。利用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打通扶贫系统与国家其他系统的网络链接,将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与扶贫相关的数据库接入扶贫信息管理,共享当地的气候、水质、土质、经济、生产等信息,再结合对困难群众的年龄、性别和致贫原因等作综合分析,科学地进行帮扶政策评估并提供修改建议。为每个困难群众量身制定可量化、看得见、能落实的帮扶措施。

(作者系湖南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7-02-2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