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蒋健才: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战略思考

[ 作者:蒋健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7 录入:王惠敏 ]

引言

2016年,特色小镇正在全国发酵。今年7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147号,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以上信息源于网络)

总述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本质是为了促进中国村镇经济发展的再提速、再提质,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特色小镇,应因地制宜,地方不同,定位也不同。其根本,还是要回到区域发展定位上来。出力于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最根本的,要能为中国村镇建设的大战略出谋划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其实质,是如何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且需要一个能放之四海皆可用,规范区域发展定位依据和原则的系统理论!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小镇=精准定位+合理规划+产业集群思维=成功发展!”

精准定位

定位是根本,如果定位不准确,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使特色小镇建设错失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可能丧失人心!如何才能精准定位,这是中国发展特色小镇的首要命题。笔者认为,可从地缘战略、区域经济、产业链、行业趋势四个角度,实现精准定位!

地缘战略:

地缘战略定位是特色小镇精准定位的首步曲。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随着世界“变小”,相互之间的关联和作用也趋于频繁化、紧密化、复杂化!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将眼界放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面向全球的战略高度,创新定位自身的发展!这不仅仅是特色小镇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如何打造中国的世界特色小镇?这就需要特色小镇发展定位能将地缘战略作为其定位的第一步!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缺乏地缘战略视角的特色小镇,恐怕非但难以实现原规划中的发展蓝图,反而且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瓶颈阻碍。

地缘战略定位要求特色小镇定位需要深度分析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及其趋向,认识到特色小镇在这种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将处于什么位置?扮演了什么角色?能扮演和将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将发挥什么作用?从而确定特色小镇定位的地缘战略视角。

区域经济定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特色小镇定位的区域经济视角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趋势下的重要第二步曲。笔者认为,小镇定位的区域经济视角需要考虑大、中、小三个层次。

第一是国际区域经济中的特色小镇定位,这是立足在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组织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环境下(例如中国与东盟),特色小镇定位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第二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小镇定位,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四类主体功能区,特色小镇要在我国区域经济定位划分下进行合理的定位。

第三是与周边城市地区竞合关系下的特色小镇定位,在上述因素的基础上,特色小镇定位要充分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加强合作,互利共赢,要注重本特色小镇定位与周边城市定位的匹配性和配套性,从而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延长和完善产业链,实现更快、更合理的发展。

产业链定位:

在地缘战略定位与区域经济定位基础上,产业链定位是特色小镇定位的第三步曲。笔者认为,合理的产业链定位需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是资源战略要素,第二是产业链的内外循环平衡要素。

资源战略要素。其包括自然生成的自然资源(例如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与人为生成的社会人文资源(例如文化风俗、道路交通等)。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早已告别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城市定位时代,但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好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大多是经济建设牺牲生态环境,或经济建设步伐缓慢,又或两者兼而有之!

产业链内、外循环平衡要素。产业链内循环,即设计产业链闭环,使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能在内部流通,实现价值转换,从而提升特色小组产业链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使发展更为平稳。而产业链外循环,则是在完善内循环的基础上,充分发散思维,增加和延长产业链触角,向外部辐射,从而能最大程度的抓住外部机遇和资源,快速发展特色小镇自身,这是在内循环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快速提速的有效手段。产业链内循环,可视为“保守发展”,而产业链外循环,则可视为“机会主义”,只有二者平衡,才能既不过分保守,犯“右倾”错误,错失发展机会,又不过分冒险,犯“左倾”错误,处于危机边缘,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趋势定位:

行业趋势,即是远见,远见,即是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韩非子•孤愤》曰:“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巴克斯顿说:“即使在人生中,也和国际象棋一样,能聪明地预见的人才能获胜。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变化日益加快,想要取得成就,没有远见是不行的”。李嘉诚说:“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凯瑟林.罗甘说:“远见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远见召唤我们去行动,心中有了一幅宏图,我们就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把身边的物质条件作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另人快慰的境界。这样,我们就拥有了无比衡量的永恒价值。”

基于地缘战略定位、区域经济定位和产业链定位的行业趋势定位,是特色小镇定位的第四步曲,从行业预测的角度,甄别筛选发展具有良好前景、潜力的朝阳产业,并指导行业的创新方向和转型升级,与上文特色小镇定位的前三部曲,最终构成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特色小镇定位战略。从“地缘战略”到“区域经济战略”到“产业链战略”再到“行业趋势”由宏观到微观、由高到低、由大到小,满足了特色小镇发展的短、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合理的战略规划

合理的战略规划是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可持续,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必要关心未来。对未来问题不但要提前想到,而且要提前动手解决,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吃桃子,三年前就要种桃树。要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到了夏季,农民不但要忙于夏收,也要忙于夏耕和夏种。预测未来是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谁也想象不到未来的偶然事件,但总可以把握各类事物的发展趋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特色小镇的规划若不关心未来,没有大局观,不知道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只知道“火烧眉毛顾眼前”,就等于拿当地的资源开玩笑。

特色小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局部有局部性的问题,整体有整体性的问题,整体性问题不是局部性问题之和,与局部性问题具有本质的区别。特色小镇的发展必然会面临很多整体性问题,如对环境重大变化的反应问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问题,对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的平衡问题,对各种基本关系的理顺问题。谋划好整体性问题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时刻把握特色小镇的整体发展。轮船撞上冰川,全部客仓都进水,所有乘客都遭难。

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不是常规思路,而是创新谋略。谋划企业发展靠智慧,谋划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发展靠大智慧。谋划企业发展固然要借鉴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但如何借鉴还要靠智慧。这也正应了特色小镇中的“特色”二字!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但在目前,我国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即以工业园、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聚,与“集群”相差甚远,而对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产业集群要如何发展,不但是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保障!

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本质,完全可视作一个特色产业集群的打造!产业集群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它应该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产品集群的核心价值是“产业集群思维”,而不是“产业集群形式”!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产业集群是“死”的,而即使有“活”着的产业集群,也“活得有限”,因此,产业集群所发挥的效益有限。且我国许多地方在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上,都是侧重于“产业集群形式”,而忽视“产业集群思维”。而如上的策略,由于在过去,我国产业集群处于量变的过程中,制约并不凸显,问题并不突出;但到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已经逐渐进入“质变”过程,继续这样的策略,则问题必将逐渐突出,出现发展瓶颈!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避免这一问题,要让小镇产业集群“活”起来,要将产业集群思维,融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中。

总结:

综上所述,精准定位+合理规划+产业集群,是为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根本+基础+保障”,从而,能顺利完成中国特色小镇规划发展的宏图!

作者蒋健才简介

蒋健才:

创联新农业智库研究员。中国商协会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独创中国平衡分析预测法,以远见导航、平衡掌舵、创新扬帆三大理论精髓,把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主要建树于行业趋势、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及产业集群发展。

在行业趋势研究领域,创造了准确的行业趋势预测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布局领域,提出了四个角度解读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即“地缘战略、区域经济、产业链、行业趋势”,基于该系统理论,为多地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提供了精准建议。

蒋健才先后发表数十篇经济预判和行业定位分析等论文,善以“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发展观研究解读,从而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著有《远见》、《布局》。

作者:蒋健才 创联新农业智库研究员,中国商协会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创联新农业智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