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李兆清:新乡贤成为乡风文明的强大引擎

[ 作者:李兆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12 ]

随着时代发展,乡村社会受到冲击,问题层层累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农村亟待“旧貌变新颜”。怎么变?今年两会提交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送来了春风。在草案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第二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里,有这样的表述:“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3月13日《光明日报》)

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要着力补短板。就整个中国而言,城市与农村,短板在农村。中国有八亿多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人掉队,自然要抓好、抓牢补短板的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相较于城市,农村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的发展希望在农村,城市反哺农村,能够加快农村的发展。而乡风文明,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志之一。

应该说,这么多年来,不少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农民的精神面貌为之改观。然而,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一些与精神文明建设相悖的事情,比如赌博、封建迷信等。这说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农村,不应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洼地。要让广大农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就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做细、做实、做到位。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高深的理论他们不一定听得懂,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

新乡贤,就在农民中间,就在农民身边。新乡贤,大都是一些具有社会威望的人,他们或是退休官员,或是退休商人,或是道德模范,或是身边好人,他们曾经为社会作出过贡献,在某一个领域内有着很深的造诣,也有着很高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文明素养。怎么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怎么做一个文明的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新乡贤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人产生影响,新乡贤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新乡贤的榜样力量能够很好地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的营造。乡贤,在古代非常多。当今社会,依然需要乡贤。新乡贤,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实,新乡贤为建设乡风文明起引领作用,也是发挥余热的体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位新乡贤都是道德文明的灯盏,他们对道德、文明的理解更深,言行举止比一般人更加文明。新乡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身边人树立了言行举止的标杆,让身边人行有榜样、学有标杆,对于推动更多人加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拓展新思路。新乡贤,嘉言懿行为身边人树立了标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引擎。

各地农村在营造乡风文明的过程中都应该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让新乡贤成为乡风文明的源头活水,推动乡风文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达到新的高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西安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