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娄向鹏:把握农产品品牌的高端化趋势

[ 作者:娄向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06 录入:王惠敏 ]

导语:福来发现,在每一个消费品品类中,必有一两款高端品牌的生长机会。就像特仑苏、金典之于普通牛奶,德青源之于鸡蛋,佳沛奇异果之于猕猴桃,精气神之于普通猪肉。可惜,许多经营者对这个机会和趋势没有充分重视!走高端,虽然难,但是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摆脱同质化竞争。厨房餐桌食品品牌已经进入“高富帅”时代!

农产品“高富帅”时代来了!

福来研究表明,在每一个消费品品类中,必有一两款高端产品的生长机会,厨房餐桌食品品牌已经进入“高富帅”时代!

一、什么是“高富帅”

“高富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高”,指的是产品定位、价格,比普通产品明显要高;“富”,是指产品为高利润产品,企业财富的积累主要从这些产品中来;“帅”,指的是从产品品质、产品品相到内外包装都要靓丽诱人。“高富帅”简言之就是高端化。福来发现,在我们一日三餐离不了的厨房餐桌食品市场上,寻常品类中已经出现明显的高端化趋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企业出品的产品档次已经开始在整体上升级了。

这里说的高端产品,不是奢侈品,最多只能算类奢侈品。首先是吃喝的必需品,只是在品质上、在价格上明显高于普通产品,但是绝对不奢侈,其价格也一定是重度消费者在日常生活反复购买、反复消费能够承受得起,并且一定物有所值。这是与真正奢侈品的价值远离实用价值,近乎纯粹炫耀性、礼品性的特征最大的不同。

二、做高端是现实和迫切的课题

做高端,走高端,是农业产业化领域做厨房餐桌食品品牌的现实和迫切的战略课题。

一是,农产品天生的弱差异导致竞争的高度同质化,企业需要高端产品实现差异。

从产品本身来看,以农产品为源头非深加工的食品是天生的弱差异,导致竞争高度同质化,这时高端产品的市场机会将出现,企业可以通过高端产品实现差异。就像特仑苏、金典之于普通牛奶,德青源之于鸡蛋,佳沛奇异果之于猕猴桃,精气神之于普通猪肉。在每一个日常消费品品类中,必有一两款高端产品的生长机会。可惜,许多经营者对这个机会和趋势没有充分重视!走高端虽然难,但是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摆脱同质化竞争。

二是,趋低营销已经无钱可赚、无路可走。向上走,做高端,是其出路之一。

我在本书第一章就说过,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只会做压成本拼低价的“趋低营销”。这种“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趋低营销模式,走到一定程度就会无钱可赚。怎么办?一条路是继续向低走,采用所有想得到的一切手段降低成本,以更低的价格求得生存,于是掺杂使假大量出现。趋低营销是一条不归路,当企业用尽了合法的办法仍然无钱可赚时,采用非法的坑人的办法是可能的。

另一条路虽然有难度,但却是光明和干净的。现在,恶性竞争终于使绝大多数有良知的企业明白了,趋低营销已经无路可走。要想赚干净的钱,必须迷途知返,改弦易辙,做价值、走高端、打品牌。

三是,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市场呼唤高端产品。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整个国家正在发生“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双重转变,消费者消费能力大幅提高,消费开始升级。消费者在吃饱之后,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体面甚至要吃出范儿,需求明显增长,这就是高端需求。

同样的恩格尔系数,中国人在吃的质量上一定显著高于外国,因为中国文化比较讲究吃,与外国穷人富人同样啃面包拉不开档次不一样。同样收入的富人,中国富人的吃所占收入比重一定比外国富人高。因此,中国食品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更旺盛一些。

四是,全面通胀,利润挤压,产品结构必须整体升级。

在全面大幅通胀的环境下,上游原料端价格大涨,企业利润被挤压殆尽,原来盈利的现在不盈利了,甚至亏损了。如果你不想掺杂使假,那么涨价就是必须的。怎么办?打造高端产品,让产品整体升级,使产品组合有占量的、占位的、厚利的,逐步淘汰不赚钱产品,使企业回到正常经营状态中来。

五是,品牌增值也需要做高端。

全世界的优质产品和强大品牌都是优质优价的,从奔驰到苹果iPad,从依云到哈根达斯,从佳沛奇异果到日本金芽米,从茅台酒到归真堂熊胆粉,从德青源鸡蛋到精气神猪肉,从特仑苏牛奶到仲景香菇酱..因此,如果说我们的质量很好,一开始便宜卖,以后再逐步提高价格,这是不可能的。品牌产品一定是讲品质的,一定要价格反映价值,高端品牌在产品推出的时候一定要高价推出,坚持住,一旦建立新的品类,就能够建立非常强大的品牌。

日本产品以前在国际上也非常廉价,而今天很多日本的产品是非常昂贵的,但卖得非常好,比如雷克萨斯汽车、大米、牛肉等。中国的食品市场从长期来看不能一味廉价——当你的产品很便宜,却告诉人家这是高质量的优质品时,说服消费者是困难的。

三、“高富帅”时代来了,能否抓住机会取决于企业家

世界著名趋势预见大师约翰•奈斯比特说:成功靠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

当我们的厨房餐桌上,“化学”饮料消失了,有毒食物匿迹了,出口内销标准一样了,企业都在争上游、向上走,争做有机、健康食品的时候,我们也许才可以欣慰地说,我们的食品品牌是真正的品牌!我们的企业家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们的企业是令人尊敬的企业!

做高端,是农业企业的必修课。有远见有胆识的企业家们,马上行动起来,从低端价格竞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做价值,做高端,做品牌!

做高端的三大误区

消费升级,成本增加,竞争加剧,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向高端市场挺进。但是,很多企业长期经营低端产品、拼价格,对高端市场认识不足,该做的没做,该舍的不舍,低价泥潭还没逃出来,又一脚踏进了高端误区。

误区之一:为高端而高端,没有价值支撑

有企业认为做高端就是换包装、提价格,做做表面文章就可以成功。君不见,10万一盒的天价礼品蟹,600克卖到2200元的“沉香”榨菜(送一双银筷子),市场反映冷淡,不仅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反而引起不少反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消费者认为这种所谓的高端,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产品价值与产品价格严重不符,俗话说就是不值这个钱!

在消费者心中,高端产品除了本身的物质属性,还将具有更高品质、稀缺资源、文化传承,甚至生活格调等附加属性,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对这些价值支撑产生认可和共鸣,一切高价都是空中楼阁。

华润雪花一个品牌打天下,虽然造就了世界第一的单品销量,但也形成了品牌定位模糊的先天性劣势,高端形象营造困难,利润远低于青岛啤酒。

娃哈哈爱迪生奶粉,本欲挺进高端市场,但其品牌背后是苍白的。国产企业给产品起了一个美国名称,贩卖北欧原料和加工,不统一不支撑,根本无法形成高端价值内涵。

误区之二: 低端资质养高端产品

一些企业在低端市场取得了成功,在做高端市场时,往往想继续使用原品牌、原渠道。可是,生产廉价产品的原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确立,这对高端产品是一种负面力量。渠道也是同理,不同渠道的商品流向不同档次的终端,面向不同的顾客,高端产品进入低端市场,不仅不动销还影响了高端品牌的塑造。这就是高端产品受困于低端品牌和终端。

以社会各个行业的精英人物为目标受众的论道•竹叶青,坚持在“该卖的地方卖,不该卖的地方就是任何人出再多的钱也不卖!”,依靠直销、专卖店以及机场、星级酒店等特殊渠道,闯出一条绝非寻常的高端之路。

误区之三: 孤军深入,没有适宜的产品组合

企业刚开始发力做高端,需要聚焦资源,实现关键点突破,快速打造明星产品,占领市场地位。

在明星产品已经取得市场地位,并产生相当品牌声誉后,适时推出适当的产品组合,不但形成防护,保护高端产品,狙击对手,同时形成占利、占位、占量相互配合和映衬的全面布局。价格低的可能不太赚钱,但是能够占量占位;价格高的,可能销量不是最大,但是能够拉高形象,还能最大化地占有利润。适当的产品组合不仅能够保持企业盈利,更能稳固市场地位。

青海小西牛创新老酸奶品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老酸奶之后,青海小西牛没有其他系列产品形成有效防御和支持,在众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强势跟进下,市场很快被侵占。

高端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长时间的经营和培育。企业要摒弃低端市场上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真真正正做产品、打市场,让品牌和企业赢得向上走的转折。

作者简介:娄向鹏,福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神农岛首席顾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搜狐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