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卫战胜等:三农改革发展范式的自发秩序与政策引导互动性探索

[ 作者:卫战胜 王建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30 录入:吴玲香 ]

“三农”的改革与发展何处去,在中国改革不断深化的大形势下,是大命题。

一、“复杂系统”下的经济发展的“自发秩序”

在复杂系统理论看来,世界所有事物,都自成系统又归属于一个高于其结构的更大系统。每个系统,相对于高于其结构层次的大系统而言,它只是构成这个大系统的一个或几个要素,或作为大系统的某一结构层次的事物而存在。事物因其归属不同,因其所处关系或结构不同,而成其为不同的存在。

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决非只有集体化道路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二元对立,而是因全国地域的广大、自然禀赋的差异、农村人口素质的不同、农村工业化程度的高低、交通状况的差别,而存在与这些要素相协调的“自发秩序” 下的发展样式 , 这些不同发展样式的子系统构建起了我国“三农”更大的复杂生态系统。

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

“三农”问题的总阀门是土地制度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中央推进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权、耕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为“三农”的发展做了制度上的创新性供给,为“三农”的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一上位制度创新之下,为下位制度创新提供更多路径。

其中,土地发展公司(土地银行)是农村土地制度深度创新,这种创新带有金融属性,能够实现将土地变为可携带资产,使“转出方”和“存入方”达到双赢。

例如:河南省临颍县土地银行出台的政策,贷出的土地利息(租金)按年收取,贷地者首付30%的利息作为保证金,其余的70%可以在年终收获后支付。不少种粮大户都参与纷纷向土地银行贷出土地进行规模经营,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

土地银行,是土地承包权的信托金融行为,信托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将大户与散户联系起来,三者通过债权关系、租赁关系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效能化经营。

三、农村经济社会的组织形式

农村改革会出现多样性,多种形式并存,适合搞什么搞什么。无论用那种形式来进行农村改革,党管农村的传统不能丢。

一种观点认为:党管农村的传统不能丢,农村要发展集体经济,否则,就是泥菩萨过河,振兴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是党管农村的根本保障。

另一种观点认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把这些观点联系起来看,“三农”发展的前景就更广阔了,思路就更清晰了,那就是农民的组织化:一是社会公共治理组织化,二是产业发展组织化,三是金融互助组织化,四是职业培训组织化。

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根本上,中国农业所承载的人口多,农业利润不会高,美国农业比较优势明显;中国农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以色列农业比较优势高。通过横向比较研究,为我们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他山之石”的价值,再结合我的的实际情况,就明确了中国农业的出路:

低技能农民转化,高技能农民出现,农民总人数降低,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高科技进入农业,使农业成为生物工程、生物科技的高端载体。

培养工业4.0时代的未来新型农民:在农业领域,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是智能农场、智能种植和智能物流。新型农民应当成熟运用工业4.0时代的商业模式,通过提供售后服务和其他后续服务获取更多附加价值。 

农业发展的新场景:农业生产环节的机器间协同(通过无线、有线通讯网络接口、数据链实现农业系统机械集群的无人化操作、协同作业)、人-机协同(以通讯手段,建立人-机信息智能化、可视化互动)。美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这一生产方式。

经营环节的网络化订制(通过移动端平台,实现客户对特色农产品有质量、营养个性化需求的采购)、智能化物流(以信息物理系统为载体,实现智能化物流平台对农产业的精准、及时配送)。这在牧产品、蔬菜、小杂粮、地域化高档粮食品种上,易于实现。

五、中国农业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农业,一方面,农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受国际农产品输入性影响,价格受到压制,且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使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肉蛋奶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存在大小年现象,价格存在周期波性;再一方面,中国农业的个体化经营特点,其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适应性不强,种养植业受到资本限制、气候限制、水电交通限制,存在个人偏好、地域偏好、从众偏好,在农产品结构上存在“老化”现象,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再有,中国农民平均耕地少,对农业人口收入提升的承载力低下。多因素叠加,价格传导受阻,形成了农业经济滞涨。提振农业生产的景气度和利润水平,要从农业生产供给侧入手,系统地协助农民以组织化的方式,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推动农业与互联网的对接,与旅游业、服务业的融合,催生农业新业态的创新,拉长农业产业化价值链,动态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农”是复杂系统,其改革与发展是系统工程,要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定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咬定农民增收富裕、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文明发展目标任务,多力量参与,多产业融合,多思路创新,开创“三农”改革的新局面,营造“三农”发展的大生态。

(作者简介:卫战胜,塘约读书会总召集人;王建青,河北省联宇集团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