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胡荣耀:用生态文明打造城乡一体化新城区

[ 作者:胡荣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21 录入:王惠敏 ]

主持人: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那么,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适应城乡一体化新城区呢?今天的节目我们请来了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心专家、城乡一体化课题组副组长胡荣耀老师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胡老师,欢迎您。

胡荣耀:谢谢。

一、如何因地制宜回归生态宜居的环境

主持人:提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生态文明。那么,胡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回归生态宜居的环境?

胡荣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生态文明。只有把生态文明搞清楚了,才能够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自然生态本身就是文明的东西,但是要推进自然生态的文明,还要做一些工作,让生态为人类服务。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生态文明,这也使我想到,比如一些城镇、区县的建设,经常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村或者生态文明县,提出要打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或乡镇,这跟我们说的城乡一体化有关系吗?

胡荣耀: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呢?因为城乡一体化主要是在原来的生态基础上,把城市的生产、生活、文化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呢?在农村,我们要保持自然的生态。当然,我们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用自然生态来建设新型城镇化,来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因为城乡一体化以后,不分城市和农村,按照顶层设计,人口基本居住在城市里,农村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不再按照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去耕作了。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跟您说的回归宜居的生态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是有很大关系的。

胡荣耀:是的。因为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大的格局、大的国家战略。我们在进行城乡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内容,而生态文明是不可缺少的。为什么要金山银山?城乡一体化有三个布局,一个是人口的布局,人口的布局就形成了城市的布局,当人们居住的时候,是在生态文明的城市居住的,第三个是产业的布局,山区、平原、水域,该发展哪种产业,都要进行设计。顶层设计是不能乱的,要有科学的依据,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算出需要多少面积、有多少人口、多少产业、可以解决多少就业问题、有多少收入、经济可持续发展到什么程度等。

二、新型城区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网?

主持人:新型城区应该如何打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交通运输线?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城区管理网?

胡荣耀: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顶层设计的课题上来。在城市功能的设计方面,交通、水系、电网等设施,城市的房屋布局等,都涉及到城市的功能问题。我们有多少人口,需要多少条道路,道路需要建多宽,多少人在这些道路上行走,都可以通过顶层设计计算出来。

主持人:在城市规划里,需要进行道路建设和水系建设,而道路建设肯定需要照明,那么,照明都是绿色的、没有污染的可持续利用的新能源吗?

胡荣耀:对。为什么要用生态文明来打造城乡一体化?我们今后使用的照明,主要是用冷光源。冷光源目前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但因为冷光源的成本比现有能源照明的成本稍高一点,所以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在使用。但在城乡一体化顶层设计里,如果大量使用了冷光源,那么各种照明的成本综合摊销以后,会发现冷光源的使用成本总体上是比较低的。而且冷光源没有污染,又没有对人体有害的杀伤物质。所以今后我们可以在照明、取暖等方面采用冷光源,而冷光源比起太阳能、汽油、煤等清洁得多、干净得多、成本低得多。

主持人:风能跟这个比呢?

胡荣耀:风能是有限制的,有的时候有风,有的时候没风。没风的时候,就得用其他的光源来补充。

主持人:冷光源主要是怎么产生的?

胡荣耀:冷光源主要是靠物质放射出来的。这样一来成本就非常低了,而且又不缺材料。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建立水系。那么,关于城市管网,您能具体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胡荣耀:城市管网分为地下管网和地面管网。你所说的管网,主要指的是水系,包括污水排放和自来水的输送。在顶层设计中,城市有多少人口,需要多大的管道,管道的直径是多少,水源从哪里来,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要根据人口来计算。除了要计算生活用水和工业、农业的用水量外,采取地下取水和地面引水的方式,也要注意保证生产、生活的使用。

主持人:那么,在突出城市特色、回归宜居生态环境方面,应该怎样做好房舍的布局,建立一个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水系?

胡荣耀:在城市地下管网和地面管网建设方面,我们所使用的材料是没有任何辐射的,都是用高科技生产出来的管材,没有有害物质在里面,这样就保证了人们生活用水和工业、农业用水的清洁。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污水处理。比如有的水的纯净度不是很高,不适于饮用,可能就会用于灌溉;如果水的纯净度比较高,达到一定的标准,就适于饮用。这是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系?

胡荣耀:你刚才提到城市管网问题。管网包括污水处理的管网、清洁用水的管网、工业用水的管网、二次用水的管网等。地下管网正如城市里的轻轨一样,虽然没有轻轨那么大的空间走道,但人在管网里是可以进行检修的。比如城市的污水管道,它跟二次用水管道、生活用水管道以及其他的水源管道都是有接口的。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接口的开关自动就打开了。可以说,污水也是宝贝,不能随便排放,更不能渗透到地下去。我们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工艺,进行先进的技术处理,让它成为有用的资源。

主持人:所有的东西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能源。

胡荣耀:对,都是绿色的能源,也正因此,我们的经济才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为什么目前的经济发展缓慢?为什么不可持续?就是因为技术没有跟上,而且在整个产业园里,没有做到高科技的对接,很多先进技术没有被利用起来。现在的物质非常丰富,人们不注意技术的应用,只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追求长期效益。比如在车辆使用方面,在新型城区,就可以使用非常干净的低能源汽车,没有污染,也没有噪音。这些都可以通过顶层设计来实现。

主持人:城市建设少不了房子。那么在房舍的布局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胡荣耀:城市的建设、新区的建设,要有崭新的概念。打造新型城镇,房子所用的材料是没有任何污染的,是没有任何放射性物质的,采用的是冷光源,实现自然取温、自然降温。可以说,一切都是自动化的。房屋的外观看上去就是一片森林。我们提出发展立体循环农业。什么叫立体循环农业?比如房屋的顶层是相连的,墙和墙是不相连的,这样就便于我们在外墙发展立体农业。比如在房屋的外墙,我们可以种植油菜,或者种植其他的瓜果,这些技术已经成熟了。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新型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那么在新型城区的规划中,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促进城市的发展。

胡荣耀:为什么中央三番五次地提到顶层设计,因为下面的很多人不明白什么叫顶层设计。大部分人读的专业都是单一的,无论是设计建筑的,还是设计管道的,抑或是设计其他基础设施的,都是只负责这一块内容的设计,没有综合的考虑。然而,科学的顶层设计一定要做到无缝对接。我们的工业、农业、教育、医疗产业、旅游、文化、种植业、养殖业,产业链都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主持人:这就是要做到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无缝对接。

胡荣耀:无缝对接就需要计算,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把数据精确到一定程度,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主持人:在您提出的这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概念里,涉及到很多门科学。

胡荣耀:没错。

主持人:所有的科学之间都要达成一种一致,都需要无缝的对接,这是相当难的。

胡荣耀:是的。所以为什么中央总是提到顶层设计?为什么说要做到100年、200年不变?因为没有顶层设计,就做不到100年、200年不变。

主持人:是的。

胡荣耀:我的意思就是:科学是要讲道理的,是有数据的。

三、建设宜居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新型城区,那么,我们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合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分配,从而创造更多财富呢?

胡荣耀:之所以没有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没有做到高效利用。国外和我们不一样。国外的农场种植方式,人口少,一个人可以种几千亩、几万亩地,但是中国不行。中国人口多,虽然土地也不少,但人均土地却非常少,如果也像国外一样采取家庭农场的种植方式,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两极分化,苦的就是农民。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把土地流转起来。土地流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承包,一种是入股。解决农民的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农民学会怎样致富。

主持人:是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收入。我听说,有的地方在打造产业园。农民没有钱,产业园可以贷款给农民,然后由农民来种这块地,收成由产业园整体销售,收入由产业园来收,扣下一部分利息,农民分期还了贷款,剩下的收入分给农民。这样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带动了整个乡镇或者产业园周边的农民就业。这对于城乡一体化是不是有利?

胡荣耀:这种经营方式也是一种小农经济,只是比原来的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又进了一步,但是跟城乡一体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么说吧,土地是国家的,国家的土地又是人民的。现在地方政府最感兴趣的就是卖土地、修房子,这也不需要什么技术。所以就造成了房地产的大量积压,中国的资金、材料都陷到这一领域里去了,也造成了农业和城市的两极分化,农民苦得不得了。我们国家的政策既有宏观政策,也有微观政策。在宏观政策上,国家每出台一个文件,在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是出现了偏差,就必须调控,不调控走下去就是死路。而微观政策则是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包括医保、教育等内容。主持人:刚刚您提到,一个发达的城区会涌入很多劳动力,所以在一个发达的城区,车辆、设施自然会占很大的比例,应该怎样合理放置呢?

胡荣耀:在新型城区里,车子都是免费的,也是公用的。无论是地铁、公交,还是汽车等,都是免费的。因为这个城市有经济能力去支付城市的消费。人们的收入不在资金池里,而是在银行里,这样一来,赚的钱肯定比消费的多。

主持人:那么现在的共享单车或者共享汽车,是不是跟您说的这个有点像?

胡荣耀:是的。现在共享单车遍地都是,如果不加强管理,以后会比较麻烦。今后城市里发展多少汽车都是有计划的,有多少人口配置多少汽车。资源共享了,就不会浪费了。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和经费,就可以去参与国际竞争了。我们是有这个实力的。

主持人:像您说的这样,人们把车放在规划的地方,这样也就不存在乱停乱放或者堵车的问题了。

胡荣耀:对,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因为都规划好的,是有序的。那个时候,人们文化素质提高了,生活也满足了,就不会乱来。

四、国家出台了哪些意见和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主持人:在推动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国家出台了哪些意见和政策来支持这项工作的推进呢?

胡荣耀:我们国家对于各种产业的政策非常多,但是政策不能重复制定。我举一个例子,农业征地,国家征收一亩土地的费用是有文件规定的,而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也涉及到土地征集的问题,此时国务院、农业部是否还需要再制定政策?事实上,在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有的政策只要适用,我们就可以拿过来使用。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怎么办?如果有不适应改革的政策,就要制定新的政策。我们的政策要创新。如果原有政策不适应发展的需求,那么这个政策就要废除。要是没有相应政策,就要出台临时政策。

主持人:像您说的,结合现有的意见或政策,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将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拿过来用。

胡荣耀:对。没有的就要制定临时政策,要有过渡的政策。制定临时政策后,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等试点成熟了,经过人大审议,政策才可以出台。政策要符合国情、民意,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不适应国情民意的政策发下去会起反作用。

主持人:政策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胡荣耀: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要逐步完善配套一些临时政策。

五、雄安新区建设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主持人:雄安新区的建设被比喻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那么,它的历史定位是否会超越深圳和浦东?

胡荣耀:完全超越!因为他们走的模式不一样。雄安新区的设置涉及到整个中国的改革。我们用这种模式来建设雄安,会产生大量的资金、资源,还会培养很多顶尖人才,工业、农业等各种产业体系也都会形成。

主持人:现在,浦东新区已经带动上海走向了国际化大都市,您的意思是,将来雄安还要超过它。

胡荣耀: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浦东和深圳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更先进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们先“走”了一步,资本积累这么多年,自然发展得好。

主持人:雄安新区的建设会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来哪些帮助?

胡荣耀:雄安新区建成后,很多大型企业、中央企业都要搬过去。因为单靠当地的企业,单靠国家的招商引资,推动起来是非常慢的。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企业在那里是赚不到钱的。所以中央会采取一些措施推动企业的搬迁。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太大了,人口也太多了,有2000多万,所以必须疏散,各种非首都功能也一定要疏散。很多人不明白城乡一体是怎么回事,问我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是不是矛盾的。我说一点都不矛盾。就像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一样,共产主义是大的目标,社会主义是手段,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城乡一体化也是这样。城乡一体化是目标,而新兴城镇化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阶段。

主持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必经之路。

胡荣耀:是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胡老师来到演播室给我们讲解了这么多城乡一体化的知识,谢谢您。

胡荣耀:不客气。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宣讲家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