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马爱平:迎接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春天

[ 作者:马爱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31 录入:19 ]

县域创新将在浓墨重彩中掀开新篇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县域科技工作有了长足进步,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但县域科技工作总体仍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强化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能,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部在充分调研并征求地方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科技投入逐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改革先行。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以建设创新型县(市)为抓手,强化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创新驱动。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县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人才为先。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优化县域人才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激励和吸引政策,加快培育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必须需求导向。紧扣县域发展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县域转移转化,实现科技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依靠创新推动县域协调发展。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差异发展。依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城市化地区注重整合全球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农产品主产区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科学有度有序开发,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这样一条新路。展望2030年,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友好,能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中国科技网记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科技网 2017-05-2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