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村支书支招:农村污水这样治

[ 作者:党员生活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31 录入:吴玲香 ]

随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村污水已经成为必须被解决的问题。有专家强调,未经处理的农村污水随意排放,不仅会严重污染农村的生态环境,更会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

今天,党参君和大家一起来听听钟祥市客店镇明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黎智强是怎么治理他们村的污水的!

我们村以“三万”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行家庭污水处理模式,把过去“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到处烂泥巴”的落后小山村,迅速转变为碧水长流、鸟语花香、乡愁浓郁的“四美”新村。近年来,我们村先后被评为绿色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探索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明灯方向”。

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池

★ 因地制宜,简化设计

2013年,客店镇聘请北京绿十字会专家设计了“孙氏”污水处理模式,但造价太高,程序复杂,难以推广。明灯村受“孙氏”模式启发,在九组陈维贵家进行试点,反复摸索,成功设计出“厌氧发酵+沙石过滤+植物吸收”污水处理模式。

污水通过管网首先进入沉淀化粪池,采用全封闭厌氧分解处理;

然后进入处理池,采取上翻式细沙过滤,滤出颗粒物及漂浮物;

最后进入集水池,在池内栽植耐水泡等根系发达植物,对池内微生物再次进行吸收。

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依地势而建,零动力自然循环;

厨房、厕所、猪圈污水全处理,排污管、处理池全封闭,净化后的水无异味、无蚊蝇,直接用于菜地、农田灌溉。

明灯村公厕

★ 降低成本,简便适用

通过雨污分流、散户单建、多户联建等形式,实现“两低”:

雨水不进入管网,直接进入集水池,处理量大幅降低;

在散居户推行“单建模式”,户均成本4000元以内,在集中居住区推行“联建模式”,户均成本1000元以内,建设成本大幅降低,群众普遍能接受。

该村8组一个自然湾的8户人家,将一处臭水池改造成联户型污水处理系统,总投入仅8000元,昔日臭水池变身荷花摇曳、芳草萋萋的蓄水池,不仅环境美了,还解决了干旱季节菜园灌溉问题。

明灯村污水处理系统

★ 示范带动,户建公助

通过组织群众代表到陈维贵家实地观摩,动员干部带领建、党员带头建,一帮三、三带九,充分激发了群众建设热情。

成立技术专班上门设计指导,农户出工、出料,建成验收合格后,每套系统按3000元标准实行以奖代补(市级奖补2000元,镇级奖补1000元)。

规定先建有补贴,后建无扶持,不建受限制,激励村民加快兴建污水处理系统。

七组农户李德凤,开始认为修建污水池会占用自家菜园,觉得不划算,后来看到左邻右舍都建了污水处理系统,水变清了,环境美了,自家生活污水不好再乱排,多次找村里要求建家庭污水处理系统。

目前,全村单户建设83户,联户建设125户,今年可实现全覆盖,3年内推广至全镇80%以上的农户。

(内容来源:《党员生活》2017年第5期·上半月,有删改)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党员生活2017-05-2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