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预计将超过60%。”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3月20日在2017年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作如上表述,但他承认,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城市病”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对的突出问题。
他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每年还有近200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这比欧洲一个中等国家总人口还要多。
在他看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产业经济、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要构建包容的城市发展环境,城市发展,既要蓝领,也要白领。城市要为包括新移民和外来人口在内的所有城市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所有人群在城市居住和发展的机会,提升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注重绿色低碳,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 还要注重开放协调。在互联网和高铁等现代化手段支撑下,城市要不断强化开放合作意识,与周边城市形成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整体发展格局。
他指出,中国和欧盟城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欧盟已经完成城镇化进程,但也同样面临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挑战。
关于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可深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深化“结对子”机制,特别是要围绕城市科技和城市管理领域加强合作。我们期待“欧洲科技”与“中国市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促绿色发展,加强节能环保合作。中国承诺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欧盟可以发挥在低碳技术应用等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持续深入参与中国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建设,广泛参与城市节能建筑改造、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清洁能源发展等领域;中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欧方则有良好的运营管理经验。双方要不断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和吸引对方企业参与本方城市发展建设。
本次论坛是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欧洲城市联盟、欧洲城市联合计划、中国欧盟商会和莆田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财新网】(记者 杨哲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