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我国粮食总产量止步十二连增

[ 作者:邵海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3 录入:吴玲香 ]

原题:我国粮食总产量止步十二连增 农业调结构要实现三个优化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止步于十二连增,出现总产量的减少。不过,这一产量仍为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

12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本次会议的主基调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关键在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减少0.8%

之所以今年粮食总产量减产,主要是受到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影响。

其中,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472万亩,因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34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33.2%;全国粮食产量因单产下降而减产70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66.8%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解释称,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地针对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采取玉米改大豆粮改饲粮改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粮食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二是2016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上年偏重,部分地区受灾较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追求粮食高产量。在粮食短缺时,追求粮食高产是正确的。然而,当下出现的三高现象,意味着农业结构出了问题,社会生产出社会不需要的过多的粮食,为此就要调结构。

他认为,中国应从追求粮食产量过渡到追求粮农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农民生产出的粮食有最佳的质和量的结合,更好地满足民众对粮食的需求。

会议提到,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这一提法被业内解读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举措。好、顺、优作为改革的标准,包括适应市场需求、为降成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去库存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

调结构的三个优化

由于政策性收储的存在,导致粮食最低收储价成为市场最高价。业内称,这种农产品定价机制的扭曲,使国内部分农产品出现了高库存、高产量、高进口的矛盾局面。这种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结构性农产品供应格局,造成资源及资金的巨大浪费。

而会议也提到,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值得关注的是三个优化,即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

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樊明提到,粮食的价格应更多地交给市场决定,一定要让粮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得正确的价格信号,生产者根据正确的价格信号组织粮食生产,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粮食,包括粮食的质和量。保护农民长远利益并不是要无条件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这会给农民错误的价格信号,导致进一步的过量生产,粮价终难维持,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在2014年推行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的基础上,中央这次深化改革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最终是将主要产品的价格逐步市场化,形成新的供需平衡点。

协同推进两个政策的难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玉米推行收储制度改革,原则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并建立了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尽管2016/2017玉米年度到明年4月才算正式结束。但是叶兴庆评价称,初步来看,改革的效果还是有了初步显现。比如,理顺了玉米上下游产业链,搞活了玉米深加工企业。此外,还促进了农业的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了玉米品种以及种植地域的差价形成,这样更符合市场规律。

他提到,相较于去年的临储价格,今年玉米市场形成价格显然下降,跌幅为0.3/斤。面对这一改革阵痛,价格下行所造成的农民利益亏损,中央有财政予以补贴,不过折合下来只能补贴50%的跌幅,剩下的50%则需要农民来承担。玉米种植者的收入的确会因此受到影响。

针对本报提问,玉米为什么不能跟棉花、大豆一样实行目标价格收购,叶兴庆回应称,如果将损失都补贴给农民,那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目标就实现不了。因为玉米本就供过于求,需要调整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改种大豆,籽粒玉米改种青贮玉米,以及镰刀弯地区的调减种植面积。

他认为,这两个政策需要进行协同推进,既要避免农民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的情况,但是又不能让其跟前一年的收入完全一样,缺乏调整的动力。所以兼顾这两个目标确实很难把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第一财经(民生)2016-12-2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