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农业部:粮食去库存缓慢和卖粮难风险露头值得重视

[ 作者:农产品期货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2 录入:吴玲香 ]

据农业部舆情监测,8月份以来,社会各界较为关注养殖效益普遍下滑、秋粮收后销售、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问题,乳业、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等引起热议。

(一)粮食去库存进程缓慢。受库存基数大、加工需求低迷等影响,东北玉米拍卖效果不佳,去库存难度较大,特别是东北三省外销运费贵,加剧了去库存难度。据对吉林省调研,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消化玉米库存只有180.7亿斤,仅占全部库存的9.5%,库存仍高达1900亿斤,近期新玉米即将上市,库存会更加难以消化。同时,稻谷库存较大,托市粮顺价销售难、拍卖成交率低问题逐步凸现,据江西省反映,1-8月份累计投放稻谷86.8亿斤,但成交率只有2.2%

(二)卖粮难风险露头。从玉米看,今年玉米面积虽然有所调减,但预计产量仍将在2亿吨以上。据黑龙江和吉林省反映,东北玉米具有“一季生产、集中上市、水分大、农民自储能力差”等特点,农民不卖不行。在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市场主体对价格下跌预期强烈,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玉米种植户普遍担心玉米怎么卖、卖到哪,出现卖难的可能性很大。从稻谷看,稻谷加工利润下滑态势依然在延续,对稻谷市场需求疲软,稻谷销售也将面临一定风险。此外,今年大豆面积大幅增加,同时国外进口冲击加剧,后期销售亦值得关注。

针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未雨绸缪做好秋粮收储工作。统筹利用原来用于玉米临时收储的资金,重点支持玉米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农民收入补贴、玉米仓储烘干设施配备,特别是针对华北地区玉米市场需求旺盛,建议给予参与拍卖东北库存玉米的加工企业一定运输补贴或贷款贴息,引导东北加快玉米去库存步伐。同时,做好玉米保底收购预案,适时启动托底收购,合理测算托底价格。加快健全稻谷拍卖轮换去库存机制,破解成交率低的困境。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段合理确立大豆目标价格基数,加大遥感技术对面积的测定,确保政策不打折扣。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产品期货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