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着力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和开发等方面下足功夫,逐步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范围广、数量足、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队伍,为全区新农村建设以及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明确思路、健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组织体系,成立了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各镇密切配合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规范理顺相关职能部门、各镇党委的职责分工,建立季度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走访联系等各项制度,每年组织召开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部署会。三是研究出台政策。先后制定出台《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办法》等针对性强的政策,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按需施训、抓住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水平
一是抓好高端培训。充分利用好农业部、北京市委农工委以及区内有关单位的培训资源,积极选派区内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各类培训。二是做好专题培训。按照分层分类培养人才的原则,针对技术型、管理型、文化型、生产型等不同类别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三是开展普及培训。定期实施实用技术万人培训工程、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本地劳动力自主施训工程,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与岗位需求的高度匹配。四是搞好专项培训。依托“一帮一、签协议”工作有针对性地帮扶农村实用人才,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各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帮扶协议书5581份,共有4671名农村实用人才达标,投入培养经费300余万元。五是加强村官培养。紧紧围绕“选得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大学生村官工作汇报,并与优秀大学生村官座谈。2016年6月,顺义区承办了以“青春、梦想、坚守、奉献”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村官微电影大赛。
三、丰富载体、搭建平台,不断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渠道
一是加强区级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载体建设。创建区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2015年开展了第一批“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认定工作,最终认定10个示范实训基地;开展顺义区人才工作创新项目认定,并有重点地向农业领域侧重。二是积极参与市级各类奖励项目。顺义区闻宝恒等4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后入选“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吉奥金禾农业公司“日产100吨安全蔬菜植物工厂项目”入选第一批“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顺义区在农村实用人才方面的特色做法获得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奖励。三是积极参评农村实用人才创新项目。顺义区兴农天力等5家单位申报的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共获得奖励33万元。四是认真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工作。从2011年开始,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工作,几年来顺义区共评定出初、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1572人,累计投入奖励经费113.35万元。
四、激励引导、优化服务,营造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搭建平台,展示创业成果。一方面组织各镇推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市委农工委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展示推介会;另一方面依托区内重大活动,为农村实用人才搭建创业增收、宣传推介、开阔视野的平台。二是创新举措,加大扶持力度。顺义区制定出台了“创业摇篮计划”,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将对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在内的创业者给予启动期最高30万元,发展期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大宣传,深化舆论效果。依托媒体平台,开辟农村实用人才专栏,展现农村实用人才人物形象与风采及各单位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经验与做法。四是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依托“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积极组织协调各镇和涉农部门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更新。五是做好服务,加强关心关爱。认真执行《顺义区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办法》,通过日常走访、春节慰问以及组织健康体检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关心关爱力度。
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年09月03日03 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