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说,世界不是平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山峰正变得越来越高。以大伦敦都市圈为例,其GDP总量合人民币为3 .4万亿元,约占英国17 .7%。事实上,全球经济都集中在20多个超大都市圈,与发展靠前的国家经济总量相当。大都市圈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今年1-5月,东莞成交量2倍于深圳,惠州6倍于深圳,这就是都市圈效应。而轨道交通的预期会使得都市圈同城效应更加明显。今年,莞惠房价分别上涨33%和20%,开始全面补涨。由此可以看出,深圳的外溢发展,包括以华为布局松山湖为代表的深莞惠一体化已经不是预期,而是现实。在这种背景下,房价的山峰越来越高。中国未来的发展引擎不是小城镇化,而是都市圈,这就是为什么莞惠房价上涨的原因。
陈劲松说,城市的本质,是财富的增长源泉。当一切越来越具有流动性时,城市的角色定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用所谓一二三四线城市来划分城市已经过时了。而以总部城市、创新中心、商贸中心、模块生产中心、休闲中心这些定位来观察,珠三角要比长三角更具潜力。
深圳房价为何飙涨?
在陈劲松看来,用市场开放度、财富密集度、产业聚集度三个指标来判断,不同的城市类型决定了人和财富的来源完全不同。
对于总部城市和创新中心而言,世界性资本、本外地资本、当地高收入阶层等因素造就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强劲需求,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体现为房价的极具膨胀。根据城市类型的不同,房地产市场已经分化为国际型市场和本地化市场,国际型市场的房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涨,而本地化市场的房价则相对稳定,有时还会下跌。总部城市以及创新中心,房价和本地人的收入越来越脱钩,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深圳房价的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陈劲松说,我们看到,5年前的2011年,深圳90%的房子是300万元以下,2016年300万以下不到28%,而300万元至800万元的房子增加到了57%,1000万元以上的住宅则从2%上升到了10%以上。房价大涨之所以还没有损害到深圳的核心竞争力,原因之一是莞惠的存在,二是城中村的存在。未来,莞惠对于深圳白领购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轨道将改变城市
陈劲松认为,无论总部城市还是创新中心,房价逐步脱离普通阶层的收入水平。对于白领而言,他们或长久租房,或流向交通便捷的其它城市。在一线城市中,北上深的上车盘价格分别为290万、285万和300万,以300万为例,需要首付90万元和月供1 . 1万元(月供30年)。而东莞和惠州临深地区的上车盘分别为90万元和65万元。未来,白领要沿着轨道上班和回家。如果说高铁改变中国,轨道将改变城市。深圳人将在整个珠三角大范围内展开产业互动和人员交流。
大都市圈:未来的国家竞争力高地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都市圈内经济和社会活动活跃,各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强,是所属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中心和竞争力高地。
城镇化演进的结果
作为城市化和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具备了资源利用集约、集聚效应明显、经济与创新活跃等特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认为,大都市圈的繁荣对一个国家乃至民族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大都市圈聚集与组织的要求超出了单一城市人口、产业、社会活动、环境保护、治理社会的范畴,而体现为不同规模、不同特点、不同功能的若干城市的互联互通互融。因此,相较于单个城市,都市圈能在更高水平上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较大程度地缓解单一城市因人口、资源、人类活动等因素过度聚集而产生的各种城市病。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五大世界级都市圈是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它们已经成为当地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最富有竞争力的地区,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高效交通提供保障
从全球大都市圈的发展历程来看,安全、快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无一不为城市间高效、有序的产业分工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伦敦都市圈与东京都市圈为例,在其先期规划中,交通与土地利用实现了完全一体化,即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立体的步行系统,交通规划直接服务于用地。
中国房地产未来机遇在城市圈,而不再一线城市
中原地产中国大陆区主席黎明楷表示,在未来,讲机遇不能老是说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一方面成本很高,利润很低。黎明楷认为,基本上看城市群的布局来说,不止是核心城市,包括周边其实还有机会。
黎明楷谈城市群的发展其实有几个阶段,
第一,人口流入一些核心的城市。城市出来了慢慢吸引周边的人口流进这个城市。第二,城市本身因为人口流入,生活需求比较高,变成有一些人没办法,往外流,慢慢带动大城市的郊区发展,还可以延伸到其他的城市。第三,开始慢慢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就是它不止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核心城市还带动了周边的几块。第四,外溢效应。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爱微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