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我国粮食购销形势正发生新变化

[ 作者:李己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5 录入:吴玲香 ]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今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新框架,它强调将价格形成机制重新交给市场,改变了运行多年的国家保底的临储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什么变化?811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查干湖夏季峰会暨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在松原市举行,邀请全国31个省区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和涉粮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粮食购销新形势、新变化。

首先,价格水平趋于下降,成交量有所增加。世界玉米价格自2012年走平以来连续下降,产大于销的预期逼迫玉米价格回到2007年的较低水平。由于工业加工量增加以及养殖企业景气度提高,玉米的总体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本届会议期间,共签约玉米、水稻、杂粮买卖190宗,粮食贸易量948万吨,成交额超过200亿元。

其次,优质优价成为共识。吉林省地处黄金玉米带、水稻黄金带,种植技术高,粮食品质优良。在签约现场,《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吉林即将秋收的新玉米受到用户青睐。广西南宁储备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周丽杰说,吉林玉米价格高于市场价每吨60元,但因为质量高,容重、含淀粉等多项指标遥遥领先,因此广西还是喜欢购买吉林玉米,特别是做小畜饲料,吉林玉米占广西全区玉米用量的40%

最后,区域合作形成氛围。由于北方与南方气候有差异,粮食品种和特性有很大不同,南方粮食销区主动与北方优质粮源合作,共同打造新的品牌成为新趋势。比如京粮集团古船米业有限公司与吉林省松原市松粮集团共同打造古船+查干湖品牌,前者优势为当地市场,后者优势则是有品质优良的产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