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新乡贤文化正在拔节生长

[ 作者:湖南日报评论员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8 录入:吴玲香 ]

一场寻访新乡贤的采访活动,如同打开了一坛坛陈年老酒,让三湘大地飘荡着醉人芳香。

613日起,湖南日报连续推出寻访新乡贤系列深读报道,共推介了八位乡贤杰出代表。无独有偶,6月中旬,新乡贤的话题成了湖南省公务员招考的面试题。不少网友评说,这种不谋而合的背后,是对社会热点的共同关注。

人们感动于这些扎根乡村的新乡贤:韩少功一介文人,却一头扎进汨罗八景17年,他在村官座谈会上的发言比在国际论坛上的演说还要妙不可言;黄祖示将军,多年解甲不下鞍,造福桑梓,传播雷锋精神,因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陈黎明富贵不享奢华,老马识归上雪峰,扶贫济困,义薄云天,老大娘不认得领导只认他;老后虽身居都市,却用几十年时光解读传承花瑶密码,不愧为瑶山的文化使者”……

无论是德泽乡邻的土著长者,还是富贵还乡的慈善大德,或是反哺故里的鸿儒硕彥,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两个字:一个,一个。浓浓的乡情,已浸透他们的血液骨髓,那份对乡土的爱,谁能像他们那样执着?而他们的嘉言懿行,又无不令人在感佩之际,生发出我能为家乡做什么的乡愁之问。

寻访中,我们发现新乡贤在当今农村社会正扎根、发芽、拔节、开花,演绎成新的文化现象。曾几何时,在革命的暴风骤雨中,乡村士绅一度被贴上无绅不劣的标签,乡贤文化遭到唾弃。而今天,呼唤乡贤成为知识界和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重视乡贤,成为上自中央下至地方的共同行动。

为什么中国传承千百年的乡贤文化,在消失多年之后忽然开始复苏,而且如此受到关注和欢迎?这是因为,新农村需要新乡贤!伴随城镇化的进程,乡村社会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人留不住,特别是人才留不住。乡里人潮水似地往城市涌,留下的大多是些老人、孩子、妇女,乡土社会的天平在倾斜。于是乎,新乡贤备受瞩目,成了重构乡土社会人文理想的一支新力量。曾经,礼义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是中国人普遍的祖训,但在大时代的变迁中湮灭不彰。礼失求诸野,人们希望从乡村开始,重建中国的礼义传统,弥补浮躁功利社会的缺失。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碰得到乡贤。乡愁是乡贤的情感基础,乡贤是乡愁的高级形态。韩少功、黄祖士,就是我们在汨罗、在韶山经常可以碰到的乡贤,也是我们可以品得出的乡愁。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传统文化赓续,当代中国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我们相信,新乡贤文化扎根沃土,应运而生,一定会呈现枝繁叶茂的盛景!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日报2016-07-0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