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的发展状况,其实是一个需要严肃讨论的议题。一方面,人们虽然对公务员不陌生,但是对基层公务员的真实状态却可能存在想象——很多基层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并不好,人们认为公务员“吃香喝辣”的形象,其实是一种基于某些个体表现和经验判断之后的想象,这就存在着对公务员群体的误解和误会。另一方面,如果基层公务员的生存状态欠佳,就会影响队伍稳定和工作质量,这对于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都不是什么好事,远非不满意就辞职那么简单,其背后对应的话题应该是如何保证公务员队伍高效、廉洁、稳定。因此,媒体报道基层公务员生存状态没有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存在困境也只是一种观察视角。
为何基层公务员除此多的困惑,而且从报考人数减少到入职后的辞职,一方面是留不住人,另一方面是工作繁重,待遇不高。这几乎是基层公务员生态的真实写照。其实,有人早就概括过基层公务员的生态,有四个特点:“超额任务”;“最小权力”;“最少收益”;“完全责任”。这四个特点估计比挂职博士眼中看到的基层公务员生态还要周全。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最大的困境在于:在权责利不匹配的情况下,很难通过常规的方式来完成上级的任务或落实国家的政策。所以,在实现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的过程中会运用一些非常规甚至是非法的治理技术和强制手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干群之间的关系。让基层公务员的发展状态与生存困境成为议题,这是一种应有的社会意识。如果明明问题已经出现,人们却因为自己的选择性理解对此不予承认,或因为合理想象对此嗤之以鼻,那么,问题就会严重甚至恶化,最终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而要想让人们接受这个议题,让这个议题成为真实的社会讨论的话题,就必须推动舆论的共振,让议题为公众所关注,成为公众也关心,也愿意、能够深入讨论的话题。要从制度层面引导基层公务员走出困境,不再那么辛苦,而且前景也极具吸引力,如此,才能让基层公务员更好的服务于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张家界在线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