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三五期间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指出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保障粮食安全就得严守耕地红线,有效利用现有土地,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要产量,要质量。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避免产出过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农民增收广开渠道。同时,不能为了高速发展而竭泽而渔,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发展的绿色之路要看着舒心,吃着放心。
其次,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我国广大农村,土地和人口分布复杂,农业发展多样,需要有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来引导我国的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成了我国农业适度经营主体,所以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同时,国家还鼓励社会和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资现代农业,更是希望相关企业和组织为农业提供经营性服务,把农村的基础设施搞上去,把农产品卖出去,把农民收入提上去。
第三,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和促进。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到今天已经不能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而是需要用最小的投入做出最大的产出。尤其是在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下,传统方式的单位土地产出肯定不能满足我国十几亿人的需要。一粒种子也许改变不了一个世界,却能为作物丰收插上翅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对于科技的渴求尤其强烈。所以要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要注重先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引进和应用。当然,更要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基层的千家万户。
第四,在互联网时代,现代农业和信息化密不可分。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000816),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农村是个大市场,农业是个大领域,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也符合市场导向。目前,涉农电商发展不仅为农村带去便宜实惠的生活用品,也能带去农资和技术,更能将农产品从农村带到我们能想到的任何地方。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信息互联支持,将有效的资源科学合理的应用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是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此外,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和金融支持。在“补短板”的大政方针下,农村农业的是我国最需要补齐的短板。我国对于农村农业的投入可以说是年年在增长,而在“十三五”期间,这种投入的增长还将持续。对于棉花、大豆、玉米、小麦、稻谷这些重点大宗农产品,国家更是格外重视,虽然在收储和补贴方面有了一些变动,但对于农民的利益不会损害。同时,在金融惠农方面更是加大了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推进农业现代化,补齐了农村农业这块短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才没有了拦路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稳步前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国际商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