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农耕文明:亚历山大启动了西方东方化的新时代

[ 作者:张孝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1 录入:吴玲香 ]

摘要:儒、道、法、墨、纵横、阴阳等各种学派,无论它们之间有多大差异,但大都是围绕如何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及管理帝国的中心内容创立的。

地处希腊之北的马其顿王国,地域辽阔,兼有平原山林之利,农耕条件优越,农耕经济是马其顿王国存在的基础。马其顿王国的政治制度不是西方式的城邦制,而是有东方特色的君主集权政治。

在古希腊城邦中缺少的自上而下的统一力量在马其顿王国中存在着,所以收拾衰落中的希腊城邦,统一地中海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于马其顿王国肩上。

虽然亚历山大13岁就学于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但是亚里山大成为腓力二世的继承者开始构建帝国时却发现,他的启蒙老师给予他的那些知识,对于统治一个帝国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博学精思的老师是把不超过万人的城邦视为文明生活的最佳单位,他从老师那里学到的逻辑推理、艺术修辞及思辨哲学等文化,对于个体智慧的开发和才能的提高是有用的,但对于如何治理一个复杂的大帝国是无用的。

恰恰相反,几乎同一时期在中国出现的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所创立的理论大都是治国济世的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儒、道、法、墨、纵横、阴阳等各种学派,无论它们之间有多大差异,但大都是围绕如何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及管理帝国的中心内容创立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古希腊哲学逐渐被西方人遗忘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孔子却被推崇到圣人的至尊位置。

现代的历史学家把亚历山大东侵看成是顺应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潮流,从而造成了别具一格的希腊化文明,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的时代。希腊化是德国历史学家德洛依森在他写的《希腊史》(1836)一书首次提出来的。

他当初的意图是强调希腊征服者在希腊化时期传播西方文明的积极作用,这显然是片面的。现代学术界仍沿用这一名词,并宣称已经放弃其片面性,赋予其新的解释,认为希腊化时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多样性交汇时期。

事实上这种解释仍然是片面的,它仍然停留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平行发展论之中。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平行论的观点存在,西方文明中心论的阴影就不会消失。

我们不否认亚历山大东侵,引起更多的希腊人带着他们的经商术、工艺术、学术和技术涌入了东方,形成东西方文化汇合的大势。但是,并不能因此将这种交汇的结果称其为希腊化时代。因为在希腊化提法的背后实际上是东方西方化。

亚历山大的东侵是希腊文明衰微之后,具有西方式的君主制文化兴起的结果。既然城邦制的希腊文化在其土生土长的西方已失去了存在的条件,难道东方存在着比地中海更有利于古希腊文化生长的土壤吗?

我们不可否认,东方确定接纳了古希腊文化并将其保存下来。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引起东方希腊化,因为在东方存在的主流文化是有利于帝国成长的符合时代大潮的宗教文化和集权政治,而从希腊涌入东方的文化却是与帝国成长无关的不符合时代大潮的科学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东方文化属于高位文化,希腊文化则属于低位文化。这两种文化交汇的结果,不可能是东方西方化,而只能是西方东方化。亚历山大入侵东方之后,他面对着一个已经进化了几千年,目前仍有巨大生命力的东方文明和东方文化,所以亚历山大不得不在被征服区实行服从和接受东方文化的政策。

在波斯仍沿袭波斯的统治方法,他对波斯的宗教习惯与社会风俗加以容纳,有时穿戴波斯的服装,行波斯宫廷礼仪,实行民族融合政策,企图使希腊人与亚洲人混合为一。东方的辽阔天地、富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不仅使征服者留连忘返,而且对尚在希腊半岛、马其顿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人也是巨大的诱惑。

总之,亚历山大虽然依靠武力征服了东方,但在文化层次上却是东方以其强劲的渗透力同化了西方的入侵者。东方的中央集权制,不仅没有变成城邦制,反而接受了一批学习它、习惯它的西方学生。亚历山大东侵之后并不是拉开了东方希腊化的序幕,恰恰是打开了符合时代大潮的东方文化向西方涌入的缺口。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土文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