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出现了罕见的三量齐增:
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到达6.21吨;
粮食库存达历史高位;
进口量在增长,例如玉米进口量同比增长了8成,稻米增长了3成。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我国粮食究竟是太多了还是不够用?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相关新闻:
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粮食供应多了,库存也就多了,这好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好事。粮食多得装不下和粮食少了不够吃,你选哪个?
那么,既然粮食丰收了,库存也充足,为何还增加进口?
从数据来看,去年我国粮食大概进口了1.2亿吨,接近我们自己生产量的五分之一。有农民就要问了,手上粮食还没卖出去呢,再进口不就更卖不出去了?国外粮食再进口,这不是和国内粮食抢市场吗?价格又得贱了。
其实,一个原因是价格竞争:国外的粮食确实比我们便宜很大一块,有便宜的粮食不进口,这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我们国家因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而需求格外大,所以我们在粮食价格上不具备竞争力,需要进口。
另外,就是出于结构性需要:有的品种我们缺,比如大豆,去年的1.2亿吨,从结构上来看,大体上是大豆8000多万吨,谷物3000多万吨。
最后,考虑到我国人口总量还要明显提高,尤其是二胎政策之后,相关部门测算,未来五年要生一千多万人。
这一系列都是为了提高粮食的竞争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把规模经营搞起来,小农时代也该告一段落了。
从“十三五”角度考虑,我国的方针是非常明确的——不追求粮食连续增长,而是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藏量于地”不如“藏量于计”。这一点将把控接下来的粮食走势。
说到这里,有一个疑问蹦出来了:进口国外粮食,就能改变小农经济吗?答案是能。
前面说了,价格竞争会导致产业优化升级,规模化经营也会使一些小农摆脱种地的束缚,这从长远来看,何尝不是一个迈步?
当然,国外粮食便宜,进口是合理的,农业也要大力补贴才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手里要有钱买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捞金奇女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