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怪象

[ 作者:尚柏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4 录入:19 ]

六月的骄阳烤得人发困,即是坐在车里也是一身的汗。下午15:00出发,晚上20:00才回到家。而正经的事情仅仅用了5分钟,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无聊的路上耗着。

村组干部一早就通知了贫困户。很多人早早停下活在家里等着:让我们去讲政策,送县里统一印制的档案资料袋。我知道他们心里的烦躁和焦灼,能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内心的怨气和背后的骂声……

三夏大忙,抢收、抢种、抢晒、抢管,要不是上面逼的急,真不好意思在这个时段为了芝麻大的小事去耽误他们的农活,惹他们生气。

从农户们的脸上和言谈中感到所包扶贫点的贫困户们的无奈。问完这,再说那;看完房子看猪圈;合影拍照,存档,用声像资料证明我们已经来过。群众是礼貌的、友好的,尽可能不用生硬的、难听的话语来刺激我们,不让我们在大热天里尴尬。

扶贫的号子越吹越响,而表面的、形式的东西却越来越多。神圣、严肃的扶贫工作也出现了很多奇葩的人和事,流传的笑话和段子越来越吸引人。民间的高手们用不同的方式在发泄和表达着群众的不满,也在变相地调侃着上报领导,讥讽着乡村干部,老鼠逗猫式地戏耍着驻村干部。你给老百姓打太极拳,老百姓给你捉迷藏;你哄着群众,群众也哄着你;你高高在上不接底气,老百姓则憨憨地装傻陪逗你乐。大叔大妈们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笑着说:乡里乡亲的,在一块住了几十年,谁家穷谁家富谁心里不清楚?非要填那么多的表格,用我们听不懂,看不明白的数字来划分贫困户,非要把那驻村娃们累死不可……

改革开放30多年了,很多地方的农村依旧很穷,农业依然很危险,农民还是很苦,生长在农村很可怜……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与其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去扶贫,为何不从根本上去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不在他们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做好文章呢?因为农民们最为关心,最为担心,最害怕的是孩子们上不起学,是自己看不起病,是老了没有人养活,是感到天灾人祸时一夜返贫时没有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少走一点形式,给他们多一点实惠吧!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交通交通运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