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先扶志 脱贫先脱骨

[ 作者:郭梦颖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2 录入:吴玲香 ]

5月24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成都开幕。王东明代表第十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在谈到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王东明说,要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统筹处理好点和面、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临界状态群众、“输血”和“造血”、物质和精神、制度安排和压实责任、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的关系,继续打好“3+10+N”组合拳,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5月24日 四川新闻网)

只要财力可保障,人力肯投入,政策能施行,物质上的贫困就很容易改变,但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让脱贫户不再返贫,让贫困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则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些地方、一部分群众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思想严重,有的人为了争夺贫困户的指标使尽浑身解数,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自己就是最穷的那一个,有的人甚至以成为贫困户而感到无比光荣;个别人好吃懒做,扫帚倒了都不愿动手扶一下,一味伸手要钱,完全失去羞耻之心;有些人不尽赡养义务,将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分出去另过,把供养责任丢给政府,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孝道……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我们脱贫攻坚任务的成败。

脱贫攻坚,勿忘扶“志”。要让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之志、勤俭持家之志、尽孝反哺之志。要解决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坏习惯和不以勤劳致富为荣,反以懒惰穷困为不耻的坏风气。因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花大力气对贫困群众进行感恩教育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要进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要建立村规民约,弘扬传统美德,遏制陈年陋习。只有让贫困群众人穷志不穷,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才能圆满完成。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帮扶,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帮扶,如果不从内向外进行扶贫,即使他们一时脱贫,以后还会重返贫困。贫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甘于贫困,只有从本质上脱胎换骨,才能真正做到脱贫致富。只要有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致富的办法和干劲就肯定会有,脱贫致富就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能真正达成。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