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何不以文化引领来实现扶志脱贫?

[ 作者:孙俊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09 录入:吴玲香 ]

云南省有着25个世居少数民族,脱贫任务繁重,针对不同民族特色,当地推动文化“造血”,这些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为当地旅游出了大力,以文化引领脱贫。(央视网 2017-06-07)

在扶贫工作下乡时,发现很多村民的休息时间基本上就是喝酒、打牌、聊天、睡觉,最大的娱乐也就是看看电视,难得一台的乡村演艺舞台前面总是挤满男女老少。不仅仅云南省,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是贫困发生率远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村民对精神文化的渴求。

小康不小康不仅仅看物质水平,还要看文化生活水平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非物质因素。往往发达的地区,物资富裕,街道整洁干净,社会风气文明和谐,人民精神面貌良好。同时,人们的价值观、文化素质和文明开化程度也会反作用物质,促进社会的整体水平。

云南省西盟县借助佤族能歌善舞的传统,既能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让百姓尽快物质脱贫,又能以文化作牵引,推动匮乏的文化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将物质和政策输入转变为内生发展力,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扶贫措施应当是多维的,精准扶贫是建构在能丰富的物资生活基础上的精神滋养,心灵沁润。少数民族地区以云南省西盟县为典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文化帮扶的形式和内容,保障持久脱贫的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发挥能人的示范效应,培育一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民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