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反映,他们县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填表,各类登记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帮扶卡、扶贫手册、整改台账……他说,为打印资料,他们村已经用坏了3台打印机。(6月1日《人民日报》)
比起,亲自走基层,进入贫困家庭实地考察脱贫效果,脱贫考核表格似乎更加“直观”“方便”,因为这无需车马劳顿,长途跋涉,只需要坐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看看回报材料,听听汇报就行。于是,各类登记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帮扶卡、扶贫手册、整改台账……天女散花,满天飞。然而,脱贫攻坚需要的是“干货”,来不得半点虚假。
扶贫表格应该填。因为它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扶贫干部计划、安排、分配工作,使扶贫工作有条不紊,保证工作延续性,也方便于上级部门定量化考核,使奖惩激励有理有据,并能留下详实数据资料。然而,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尽然出现了为应付省市县的不同标准的考核,几十个干部从去年11月份“5+2”“白加黑”耗时半年来填表制表的现象,真是匪夷所思。扶贫功夫岂能下在“笔尖上”?
“笔尖上”的扶贫是本末倒置。记得几年前,笔者去到某乡镇看见扶贫干部汇报材料写着“要发展××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当时听到产业规划,还心生期待,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回来一睹乡镇发展的新面貌。近日,笔者又来到该村,看到还是老样子,群众还是各吹各打,零星种植,谈不上有什么产业发展。现实中,部分扶贫干部“先填表,后做扶贫工作”,只要各种各样的表格合格了,就算脱贫户脱贫了。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忙着“凑数字”“编材料”“做表格”,“材料政绩”一大堆,却把实实在在的扶贫工作晾在一边,对贫困户不温不火、不理不睬。
“笔尖上”的扶贫让贫困户心寒。“精准扶贫”政策,注重的是“精准”,“扶贫”注重的是一个“扶”,而不是去统计,去取照片,去把他放到扶贫表里,放到电脑里,装在资料中。干部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群众就只能站着看你完你那写在纸上的任务,这哪里有“精准”,哪里有“扶贫”的影子。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也是一些干部抱怨贫困户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重要原因。
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当前,距实现2020年7000万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之上而下撸起袖子,使出“绣花功”,形成强大的合力,全心全力把时间、精力用到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工作上,而不是在算盘上拨珠子,在表格上写写画画。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新环保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