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王思铁:基层扶贫人,且行且珍惜

[ 作者:王思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76 更新时间:2017-06-05 录入:吴玲香 ]

脱贫攻坚以来,时有基层扶贫人倒在扶贫路上的新闻。据新华社4月1日《以生命共赴使命——祭奠脱贫攻坚英雄》报道,在脱贫攻坚一线,“去年1年,四川省27名干部殉职……”接着又有媒体报道今年四五月,河南省“新蔡一驻村第一书记累倒在扶贫岗上,年仅32岁”;陕西一扶贫干部离世,“三周没回家,开会时突然倒下”“陕西一扶贫干部脑梗去世,发病时正在贫困户家摸底”“河南一干部突发疾病离世,前一天连续工作14小时忙扶贫”“河南一副乡长晕倒在精准脱贫攻坚会,抢救无效猝死”…… 首先,笔者向逝者表示深切哀悼!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有本文开头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名单。诚然,这也不能说只有扶贫方面如此。最近几年,“过劳死”成为网络热词,随时都能看见年轻人因工作猝死的新闻。不过也不能不说,近两年基层扶贫人“过劳”确实成了“新常态”,有的扶贫人自嘲:“不愁加班,不愁熬夜,保障‘白+黑’,保障‘5+2’,保障无节假日。”在“过劳”中,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因此而离世。

脱贫开发,基层是基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依靠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干部、乡镇村社干部等基层扶贫人去聚精会神抓落实。贫困地区条件艰苦、工作艰辛,上级领导和部门务必要学会换位思考,既要为基层扶贫人抓落实创造条件,也要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既是脱贫攻坚的客观需要,也是“健康中国”的内在要求。有基层扶贫人说:“最近扶贫工作抓的特别紧,周末都不让休息,累啊,可实际上除了资料,啥都为贫困户干不了。”创造条件,首先就要坚决减少甚至取消那些不必要的报表、材料、会议、检查等等,为其减压松绑。

一个人的健康是立身之本,扶贫人健康是攻坚之基。中部某县提出脱贫攻坚要“不惜身体代价、不惜经济代价、不惜干部成本代价”的“三不惜”,就确实值得商榷。有基层扶贫人吐槽:“有时候一星期忙得只能睡十几个小时”,这样也太过。不能把所有不必要的劳累都压在基层扶贫人的身上。有的地方就注重关爱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譬如四川年初就印发《规范到基层各类检查活动十条措施》和《进一步精简文件简报十六条措施》,后来又印发《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办法(试行)》。这值得各地借鉴。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目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中之坚”的最为关键阶段,许多基层扶贫人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其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然而,工作繁忙,更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若是不断地加班,就是铁打的身体也会受不了。列宁有句名言,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毛主席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回忆起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往事,就说自己当时常熬夜生病,告诫大家不要熬夜。

基层扶贫人,且行且珍惜!

(作者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四川省扶贫移民局项目中心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