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期待基层沉淀更好的自己

[ 作者:段官敬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7 录入:19 ]

朋友来乡镇上班四年多了,按照规定满了可调动的年限,周边人都劝他该“跑动跑动”,无论怎样该想想前程。眼见同年考入其他乡镇工作的同事,要么搭着“天线”调进县里部门,要么“疏通”借用到上级单位待转正,要么挤破脑袋遴选玩“升级”,各显神通纷纷“逃离基层”,朋友还是无动于衷,既不跑路调走,也不努力考走。

其实朋友做事认真、踏实精干,特别是文笔不错,作为基层会写材料“稀缺货”,县里已有好几家单位同他谈过,大致主要看朋友自身的意愿和选择。然每次都是吊了半天胃口,就没了下文,受朋友亲人之托,我主动上门询问缘由。

朋友告诉我只有一个理由,觉得自己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彻底离开基层的能力,用他的话来说,“蝶还在蛹里,需要自己冲破,不能让别人从外面剪开”,所以拒绝了上级单位抛出的“橄榄枝”。

联想到部分基层青年“高调”作风与“张扬”个性,朋友的心态和思维似乎显得格外异样。有的自以为是、说多于做,谈理论十项全能、无所不及,干工作畏首畏尾、无从下手;有的口若悬河、心浮气躁、急于表现,有的舞刀弄枪、求闻显达,稍有成绩就夸夸其谈,稍许突破就心高气傲;有的办事没学会,工作没学好,学官样却八九不离十,畏怕吃苦、爱摆架子、好逸恶劳,不切实际、浮夸臆揣梦,想一步登天,“鲤鱼跃龙门”;有的旁门左道、歪风邪气,常跑路子、搞关系网、挤进圈子、搞大动静、搞小动作;有的一派“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绝世独立的大气场,一股“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屈就基层的高志向等等。

为朋友的选择感到担忧。我追问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就不怕以后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许地山有篇《落花生》说的很好,苹果、梨长在高高的树上让人很羡慕和渴求,而花生把果实深埋在地下,从不宣扬和声张,当人们触及它的时候,终究会被它的累累硕果所震撼,所以机会是会有的”。

“那你也可以在上级单位去锻炼、去耕耘,何必守着乡镇不走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墩墩苗,就是要求我们在基层打磨自己,把基础弄扎实,后面的路才能走的更远更稳”,朋友接着说,“《道德经》有句,洼则盈。包涵哲学逻辑非常形象,设想,高山周边有块地势低平区域,流水倾泻自然盈满成湖。东北的天池景色旖旎令世人神往,正是峻岭崇山下的低谷地带蓄积冰雪融水形成。基层就如一块洼地,也可创造一片天地”。

我反问道,“现在周边许多人都在变着法子往上走,你有机会却不走,万一以后后悔怎么办,你难道就没有心动过?就没有被这个氛围影响过?”

朋友淡然地回答,“任何水都会受到污泥的打扰,浊水之所以混浊,那是因为它与污泥搅在一起,而清水把污泥沉淀在底部,给人的只有清澈见底,所以清者愈清、浊者更浊,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期许和设定,希望在乡村沉淀出更好的自己”。

我和朋友大约聊了一个小时,受教颇多,几句话别后便离去。在回来的路上,想起一句俗语“磨刀石的槽,磨出快的刀”,眼前仿佛看到到一名青年干部紧贴基层大地,与繁芜事物、复杂工作擦出火花,意志磨强、信念磨坚、品质磨纯、本领磨高,缓缓挣脱裹在成长路上的外壳。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层就是干部“大熔炉”,我深情期待着朋友能够在基层淬火浴苦,玉汝于成,“沉淀出更好的自己”。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论坛网 2017-05-2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