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他们为何争当贫困户?

[ 作者:辛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2 录入:19 ]

上周日,笔者跟随市领导赴山区镇某村走访贫困户,走访途中路遇一个在家照顾孙辈的村妇,她当众叫骂:“某家有房有车,是贫困户,我家为何当不了贫困户?你们是在搞假!”刺耳之言,令人警醒:在脱贫攻坚走向精准的当下,我们该如何消解这种杂音,既干好工作,又让群众为之叫好呢?

现实生活中,炫富和叫穷,都是不受人待见的。有人争当“贫困户”,至少说明了两个事实:我们的脱贫攻坚行动确实有效果,给被帮扶户带去了真金白银,贫困户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利之所在,人齐争之,照见了当地民风不正。另一个事实是,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不到位,照见了某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正民风、实作风,无疑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工程,必须常抓常新,实而又实!

富家之道,无非守正、忠厚、勤俭;贫困之端,无非愚残、老病、灾祸。那些争当“贫困户”的人,要好好“照照”既定的扶贫政策,好好“照照”先贤传续下来的持家训诫,把政策看清,把心态端正,把志向立正,见利不忘义,争气不斗气,勤奋创家业,自强奔小康。我们的基层组织特别是镇村两级干部,要“两个文明一起抓”,抓好好家风、好家训的宣教实践活动,发掘宣传好一批穷不失志、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典型,把人心扶正、拢齐,把民风矫正、提纯,形成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的发展局面。

村妇之所为,仅是个案,我们不必计较她的愚妄。我们该计较的是:贫困户的识别能否再精准一些。这取决于我们的工作作风实不实、措施准不准。我市的有些村,贫困户按程序认定、挂牌亮家底、进退有痕迹,群众自然认可认同。这种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做法值得效仿。那些有“被贫困”、“被脱贫”现象的村,各方扶贫力量要尽快行动起来,实行“家家到”,逐户查实情,规范填表册,讲透新政策,算清收支账,订立承诺书,让“被贫困户”愉快地摘“帽子”、“被脱贫户”安心地栽“盼头”,在真帮实扶的基础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家风正,代代兴旺;民风纯,一方发展事事领先!人心正了,民心纯了,作风实了,杂音还会有么?还有人争当“贫困户”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桐城新闻网 2017年05月19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