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抽调专干扶贫,让攻坚与锻炼齐飞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08 录入:吴玲香 ]

为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近日,青海省从与扶贫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抽调12名专业干部,充实到省扶贫局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实现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确保抽调干部切实发挥作用,省委组织部注重在精准选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5月6日 中国政府网)

脱贫攻坚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厚重铺垫。因此,自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打一场脱贫攻坚战以来,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决心从根子上脱贫,已经取得了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初步胜利,可谓首战告捷。然而,今年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诸多“硬骨头”还等着好“钢牙”去啃。在这样的时刻,青海省抽调精兵强将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就显得适时而适事了。

重“德才”增强队伍活力。被抽调的干部,就像之前选派“第一书记”那样,是抽调出来干事的,不是旅游观光,更不是搞形式,只讲“镀金”,不讲实效。为此,青海省特别抽调1名45岁左右、党性强、业务精、善管理、能担当,且熟悉农牧区基层情况和扶贫工作、领导经验比较丰富的副厅级领导干部挂职任省扶贫局副局长,加强领导班子力量,同时抽调11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处级干部,充实到省扶贫局机关,补充“新鲜血液”。这样,整个扶贫队伍不但更加壮大,而且极大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被抽调的干部,基本做到了“德才兼备”,有利于起到扶贫工作中坚作用。

重“能力”补齐专业短板。根据木桶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就脱贫攻坚而言,牵头的是扶贫局,但涉及纪检、宣传、发改、财政、审计、农牧、统计、金融等专业,这些工作只有搭配协调了,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青海省在抽调干部时,有针对性地抽调熟悉监督执纪、宣传报道、项目协调、资金审计、数据统计、产业扶贫等方面工作,能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政策把关、牵头推动和综合协调作用的业务骨干。这样,就有利于补齐工作短板,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的进程。

重“实践”锻炼优秀干部。近段时日以来,在各类评论文字中,“不能一某了之”这样的短语出现频率很高,可见各级各部门对各项工作的跟踪监督管理还是“短板”。同样的道理,对于抽调干部充实扶贫队伍这一举措,如果来个“一抽了之”,那作用是不大的。青海省要求,省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抽调干部的监督管理,重视“实践”考查,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进行跟踪培养、及时使用。这样,让被抽调的干部既有大局目标更有人生目标,自然会在工作中卯足劲,以满腔热情投入,全心全意工作,获得服务于锻炼的双丰收。

“脱贫首战告捷,攻坚仍在路上”,查找工作的不足,补齐扶贫的短板,对于打好这场攻坚战至关重要。将能征善战的“勇士”及时充实到扶贫第一线,是一项双赢的举措。一方面让“攻坚”的炮火更猛,在扶贫路上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另一方面在艰苦的攻坚环境中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能力,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因此,像青海省那样,抽调“专干”扶贫,让“攻坚”与“锻炼”齐飞,必将呈现出“‘发展’共‘小康’一色”的喜人画面!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