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凝聚继续前行的力量。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地理和交通不如沿海和沿边省区,又非区域的经济、交通、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后发优势没有充分激发出来,要打好全面脱贫攻坚战,就需比发达省区多下些狠功夫、笨功夫。年初,贵州打响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引发了干部群众强烈反响,形成了普遍共识,啃下了不少 “硬骨头”,为完成全年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刚刚结束的省代会对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指明了主攻方向,定下了总基调。接下来,各级各地要组织学习传达好省代会精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学习黄大发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凝心聚力。
脱贫攻坚贵在坚持有的放矢。虽然“春季攻势”为全年脱贫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了良好基础,提振了干部精气神,但要确保全年脱贫任务如期顺利实现,还需紧紧扭住“精准”二字。要做到扶贫政策落实精准、扶贫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建立一对一的扶贫帮扶机制,规范和完善扶贫台账;要深入实地查看,核对扶贫数据,确保扶贫退出、贫困认定从严从实的依照标准进行。要坚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这三大战略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优势,实现扶贫数据精准化,最大程度控制扶贫数据误差,最大程度压缩扶贫数字造假空间;要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作为脱贫的重要举措;物质脱贫只是治标,生态脱贫、智力脱贫、技术脱贫却能产生广泛深远持久的脱贫效应。
“精准脱贫”要狠下“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关键于精准,如不精准到位,导致脱贫不彻底,甚至扶假贫、假扶贫,则事与愿违,必然影响全面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扭住脱贫“精准”,就需练就“绣花”功夫,掌握好脱贫攻坚必需的巧劲;要睁大眼睛,织密监督网,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扶贫成果进行定期评审、验收;始终做到细心、耐心、恒心,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有钉钉子精神,以“水滴石穿”的功夫脱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彻底、彻底脱贫。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