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闻报道某单位集体下乡送温暖,大部队40多人,三天活动两天在路上,走访贫困户、看扶贫项目、帮扶签约加起来不过半天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慰问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变味。
“40 多人下乡送温暖,三天活动两天在路上”,如此送温暖受到不少群众吐槽。现如今,文山会海,空话套话、作报告写文章摆腔摆调、列队欢迎送温暖等形式主义在“反四风”的凌厉攻势下明显减少,但打着“关爱”“关心”走访基层送温暖等口号却不务实的形式主义却依然存在。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过重要讲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不务实、不求真,它无声地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阻隔了干群联系。
开展基层慰问是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关心、关怀和爱护,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党坚持三个代表的体现,是政府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体现
而现如今,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到基层慰问,却按“惯例”操作,蜻蜓点水“赶场子”,象征性地送些慰问品,说些客套话,将“送温暖”变成了“慰问秀”,不仅让群众反感,更是背离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就是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将群众冷暖始终挂心上,关怀更要表现在日常工作之中。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感受困难群众的喜怒哀乐,及时排忧解难,献爱心,办实事,不能平日里冷冷清清,群众有困难急需帮助时,却见不到踪影,过年过节时为了做秀热热闹闹。
开展基层送温暖,要立足长远,多提供创业动力和“精神食粮”。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培训、送岗位、送保险,提供文化、卫生、法律服务;同时也要构建送温暖工作机制,创立再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变少数人受益为多数人受益。
开展基层 “送温暖”是好事,但不能只是为了领导做秀,应少给领导干部锦上添花,多给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童家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