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加强基层依法行政,以法治解决群众诉求

[ 作者:林小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8 录入:19 ]

某地一位村民多次到政府部门非正常上访。为了让其尽快“罢访”,当地“百依百顺”,后来其胃口越来越大,竟让镇干部提供百万贷款担保用来购买汽车;某地一初中生暑假期间在家附近的水域发生溺亡,学生家长竟然纠集多人到学校索赔,当地政府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指示学校答应要求。(4月27日,人民网)

中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基层建设问题特别是农村各类问题的关键。市县乡三级基层政府都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面广大群众,直面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其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不仅会关系到政府的形象,而且还会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但近年来,个别基层政府对一些群众的不合理诉求一味迁就,突破底线,此种做法看似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实际却是遗患无穷。因为这是以牺牲法治权威、政府公信为代价换来的虚幻的稳定与和谐。当这些被基层政府以“息事宁人”的态度纵容的人尝到了“不讲理”的甜头,就会诱发一种“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让一些人将“闹”作为表达诉求的方式,由此产生恶性循环。若“息事宁人”成为基层政府解决群众诉求的方法,不仅严重增加成本,而且会破坏全社会的是非观、公正观等价值理念,在道德正义上削弱了政府形象,非但不能促进社会公平,反而会加速社会基础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

因此,加强基层依法行政,以法治解决群众诉求,才是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个别基层政府选择“息事宁人”的,也说明其对依法解决问题的信心不够足,底气不够硬,手段不够多。“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基层政府部门以身作则,坚持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理智回应群众诉求,对合理的诉求积极回应,对不合理的诉求晓之以理,坚定拒绝,才能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