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澎湃新闻网曾刊发了《75后副县长涉案达2千万 称“穷怕了想挣钱”》的报道。陈向华27岁担任团县委书记,32岁担任嘉禾县委常委、副县长,34岁官至汝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的干部,可谓前途不可限量。但因为“穷怕了想挣钱”而涉案2千万被双开。
习近平同志曾谆谆告诫党员干部,“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陈向华则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再次警示我们,“当官”与“发财”是两条平行的不同人生“道路”。如果“脚踏两只船,迟早会翻船”。其实陈向华完全可以辞职“下海经商”充分发挥自己的“经商才能”达到“穷怕了想挣钱”的目的,过上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官者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如李克强总理曾说过的那样:“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当官是一种责任、一种服务、一种奉献。既然选择了做官之路,就应该清正廉洁,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畏、心中有民,远离发财之念和灯红酒绿的生活,学会过普通百姓一样的“小康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官员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错误地认为“当官”就意味着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发家致富”。因而,将权力看作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一旦权力在手,便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大搞权钱交易,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深渊。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领导干部既走“当官”道,当忘“发财”梦,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主动接受监督,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做一个让百姓交口称赞的清官、让亲人引以为傲的好官。
作者地址:四川省万源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