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斩断黑手保扶贫

[ 作者:许谨谦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17 录入:19 ]

14日,大众网记者从临沂市纪委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和省、市纪委部署,聚焦扶贫民生,继续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现通报近期查处的4起典型案例。(4月14日 大众网)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各项扶贫专项资金不断增多,这为我们“向贫困宣战”注入了强有力的振奋剂,但是数目庞大的资金也让一些“硕鼠”红了眼,想尽办法从中“分一杯羹”,致使扶贫领域频现各种贪污腐败问题,成为了一些党员干部沦陷的“泥潭”。根据中纪委通报的数据来看,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70369件,处理86320人。其中,扶贫领域腐败问题13285件(平均每个月1200件左右),处理16487人(平均每月1500人左右),所占比例将近两成。由此可见,扶贫领域的腐败已经不容小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王岐山同志也多次强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是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就绝不客气,对强占掠夺、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挪用的必须严肃查处。

腐败问题是扶贫领域的一大顽疾,久治不愈必有复杂病理,在扶贫领域腐败频发的背后,既有资金管理的缺位也有干部思想的腐朽堕落。而要想让扶贫资金回归正轨,从贪官污吏的包中重新流回到贫困户的手中,就必须要瞄准病因标本兼治。一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涉案人员价值观扭曲、法治观念淡薄的现象,必须从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两方面进行预防,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思想防线。

二是要完善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扶贫资金台帐和信息库,以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检查验收的流程为轴,对每项资金的每个环节开展职务犯罪风险排查,查找职务犯罪风险点,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要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哪里资金密集易出问题,监督问责就跟到哪里,哪的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教育惩处就跟到哪里,从内部权力制约、权力内外监督等多方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消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四是要加大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惩处力度。司法机关应该主动作为,对于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腐败”要坚决予以查处,绝不能姑息养奸,而且要比同类型的案件处罚力度更大,从而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有力震慑贪腐分子,传递“伸手必被捉”的警示,让扶贫领域形成“不敢贪”的社会氛围,切实维护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观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