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去集贸市场买菜,选好菜交给菜摊档主,菜档老板们将菜放在电子秤上,按几下按键,显示出我需支付的买菜钱之后,老板们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就像在上一个买菜人买菜时那样,老板们会将手伸向身边挂着的一叠叠一次性塑料袋,试图取下一个来装我买的蔬菜或水果等,而我则总会抢在卖菜人习惯伸手取塑料袋时说:“老板,塑料袋我不用,拿回去也是扔,没必要浪费”。我常常一边说,一边向她(他)晃动下我带来的环保布购物袋(有时用菜篮子)。很显然,她(他)看见我自带的布购物袋或菜篮子了。一句小小的话语,却似乎触动了老板们的心灵:她(他)们往往会心一笑说,你是不要一次性塑料袋的,个个都像你这样环保,那就好。我感觉她(他)们貌似都记住我了,我内心也有些感动:其实环保做起来也不难,只要自己愿意每个人都可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并可感染乃至带动更多人来参与。
难道不是吗?想想吧,卖菜人每天重复多少次伸手取塑料袋这样的动作?他们的习惯是这样养成的:
1.每个买菜人选菜,然后递给卖菜人;2.卖菜人称量菜,让电子秤算好菜钱,告诉买菜人;3.卖菜人伸手取一次性塑料袋,装好菜,4.把用一次性塑料袋装好的菜交给买菜人。
他们每天重复几十遍上百遍,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似乎根深蒂固以至于成就了他们的一种潜意识支配下的动作?
再想想吧,买菜人难道不也这样么?买菜人一次次出门时,却大多都潇潇洒洒不带上可多次循环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菜篮子。买菜时,许多人用第1个一次性塑料袋装包菜,第2个装胡萝卜,第3个装西蓝花......第8个装牛肉。人们每次买菜时都如此,也养成根深蒂固的习惯。买菜人的习惯培养了卖菜人称完菜后就伸手取一次性塑料袋的习惯。按照一人一周买菜一次,不算多吧?于是,一个买菜人一年所用的一次性塑料袋数量是:384个。不妙的是,中国有14亿人,这样一天乃至一年要消耗多少一次性塑料袋?那些丢掉的塑料袋最终会去到哪里了?有人算过?有人关注过吗?
在生活中,或许您是为人父或为人母或为人师,是否也因随波逐流地养成了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习惯闯红灯的习惯?文章看到这,是否也有些许内疚或其他感想?
记住:您的习惯就是您的文化,是您的传统。习惯成就了您。您的文化和众多其他人的文化将成就了中国文化。但文化并不等同于文明!对于个体来讲“文明”侧重于其言行举止一是要追求个人道德修养的完善;二是要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当遇上糟糕的雾霾天气时,我们许多人会去抱怨XX;当闻到恶臭河涌时,我们许多人还会去抱怨XX;当看到漫山花花绿绿的生活垃圾时,我们许多人还是会去抱怨XX……。
难道面对这种种恶果,我们不应静下心来反思:是否我们也是推动恶果现形的一份子?做为个体,我能否率先警醒以图改变?一次性物品(包含并不限于塑料袋/杯/碗筷等)真的方便又卫生?
该醒醒了,我可爱的同胞们。我们不能也不应以牺牲子孙的基本生存环境为代价来满足我们当下所谓的“幸福生活”。
鸣谢:本项目资助方--阿拉善SEE基金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绿色城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