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村支书还在村里,我们可不敢在街头妄议人家以权谋私,欺压百姓,否则到了晚上就会遭到报复……”昨日上午,邯郸武安市北安庄乡魏粟山村不少居民兴奋地说。(凤凰资讯)
为何村民不敢对村支书“议论”?是因为这些本应该为村民服务的村官,却通过某种“合法途径”摇身一变却成为危害乡里的“村霸”,甚至个别村支书或村主任靠拳头和恶名,不择手段,将村‘两委’班子变成自己的‘家天下’。由于不法村干部长期在村里猖狂欺压村民,百姓已经从心理上形成了对这些“村霸”的恐惧,在高压下害怕打击报复,却不敢轻易举报。
这样的事件,不是一次两次发生了,有人认为“不足以为奇”——一些村官无法无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以权谋私,强取豪夺早以成为不外宣的“秘密”。甚至有的村官所谓“管理”村务的“绝招”就是乱罚款——生孩子要罚款,家中死人要罚款,结婚要罚款,盖房也要罚款。
这样的基层“治理”,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即使不是民不聊生,老百姓也被祸害得鸡犬不宁!实际上基层党组织应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斗堡垒。但在极个别“恶霸”村官的带领下,党的基层组织不仅没有发挥出先进作用,反倒成了百姓“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私人“堡垒”!
事实上,由于目前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各级部门对于出现的村干部违法犯罪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这些问题村干部的腐败及违法犯罪行为。
面对“村霸”问题,除了上级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戴上“紧箍咒”外,更需要让法治的阳光照进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消除‘村霸’生存的土壤与空间。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