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4日向社会公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不再对相关资金支出范围作具体要求,而是采取负面清单方式,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月24日 新华网)
这是中央政府为基层政府“松绑”,但没有也不可能“松劲”。
扶贫资金使用应精准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强调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是要义之一。但现实中,扶贫资金的使用上由于条条框框太多、太死,哪个钱用来买米,哪个钱用来买油,全由上面说了算,导致有些地方并不精准,造成一边是扶贫资金“睡大觉”,一边是扶贫项目“等米下锅”。而此次办法以“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的九个方面支出,无疑是增加了基层政府使用扶贫资金的自主权,这对基层政府在执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如何让扶贫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大有益处。
扶贫资金使用“松绑”是形势之需。扶贫资金管理太死、太僵化会造成县、乡(镇)两级基层政府在扶贫开发的项目确定、资金使用等方面没有发言权,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中央政府采取负面清单方式,让基层政府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有充足的话语权,只要没把资金用到“负面清单”所列的项目上,就可以自由地调配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真正实现资金使用的精准。
扶贫资金使用“不松劲”是管理之要。虽中央财政对扶贫资金予以“松绑”,但不意味着就可“松劲”,相反,更是“加把劲”管理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严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需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加大资金使用管理的宣传力度,规范资金使用运作流程,强化扶贫专项资金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并落实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行监督前移、跟踪检查,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政府采取负面清单方式,解决了基层扶贫干部“心中的痛”,给予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广大基层扶贫干部应好好珍惜,谨小慎微地使用好这一权力,确保扶贫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真正极需要的地方。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