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能否实行“终身挂钩制”

[ 作者:敬凌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2 录入:吴玲香 ]

必须看到,脱贫攻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杂音。打造盆景搞形式主义有之,脱离实际层层加码有之,冒进行事弄虚作假者有之,亲疏远近厚此薄彼者有之。这些杂音,制约着效率扶贫,制约着扶真贫、真扶贫。(319日人民网)

扶贫“垒大户”“造盆景”现象并不陌生。《人民日报》就曾经刊文批评过某县。为了迎接上级领导视察,让小学生穿着白色塑料口袋,趴在山坡上装扶贫羊。

20153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说,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扶贫之所以会出现打造盆景现象 与扶贫干部“不脱贫不脱钩”关系密切。一些扶贫干部为了“脱钩”,大搞形式主义,搞假脱贫。为了顺利通过脱贫验收,给贫困户发肥牛、肥羊,甚至发现金,待验收一结束,立即收回所发之物;一些扶贫干部精通“加法”“乘法”,把还在计划中的扶贫项目,提前算成业绩,搞数字脱贫……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把贫困户拖离“贫困线”,则自己就大功告成,可以“脱钩”,打道回府了。这样的扶贫,如何能够实现真脱贫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扶贫干部如果是为了自己早日“脱离扶贫工作”,而“造盆景”“垒大户”,搞数字游戏,以此为目的去扶贫,面对“硬骨头”“堡垒”的脱贫攻坚战自然会败下阵来。还谈何扶真贫?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一位扶贫干部都应该把扶贫工作切实扛在肩上,尽己所能去脱贫攻坚,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使命,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看见四川梁山困难群众有了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时时刻刻“最牵挂贫困群众”,拿出“绣花”的功夫去做扶贫、脱贫工作。

目前,很多行业都在推行责任终生追究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对扶贫干部而言,可否考虑也实行“脱贫终生挂钩制”,倒逼“假扶贫”干部,担负起真脱贫工作呢?(文/敬凌春)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八角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