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强制捐款扶贫游戏为何还在上演

[ 作者:冯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5 录入:吴玲香 ]

月收入2000元,却要一次性捐出500元。今日(313)上午,有湖南平江县在职教师向新京报反映称,平江县教育系统强制教师捐款。对此,平江县教体局回应,已发放相关宣传材料,“吃财政饭的都要捐”。(新京报03-13

湖南平江县开展“大爱平江”扶贫助困慈善捐款活动,原本系自愿性质的捐款,在教育系统却贴上强制标签。这种的强制行为,让捐款、慈善和扶贫变了味,甚至陷入“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尴尬。

《慈善法》明确规定,开展募捐活动时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否则将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将违法募集的财产予以收缴或退还捐赠人。平江教育系统的强制捐款扶贫,已涉嫌违反《慈善法》和捐款人的意愿,给扶贫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损害党委和政府的形象,伤及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此,强制捐款扶贫的现象到了该依法纠正的时候了。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必须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也是各类公职人员的分内之事。但如何引导他们参与扶贫,取自于自身的条件,比如像捐款之类的慈善活动,既要尊重公务人员的意愿,又要在其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而不是以强制或表面“自愿”的行政命令支配他人的财产。然而平江县的在职公立教师,平均月收入约2000元,一下子拿出500元的捐款显得很吃力。捐款既然自愿,平江教育部门在响应政府部门捐款时,没有必要划出如的“硬杠杠”, 让本应充满爱心的捐款,变成了僵硬的政治任务,令被动参与者产生逆反心理。

类似强制捐款扶贫的事件并非平江教育系统独创,之前被媒体曝光的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有强制公职人员捐款的事例。但在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热议中,得到了整改和纠正强。然而平江教育系统“吃财政饭的都要捐”的宣传,是对开展“大爱平江”扶贫助困慈善基金会捐款的曲解,还是为完成任务的创新,媒体和社会公众正在等待平江县相关部门的答复。

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任务更加紧迫。要靠基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扶贫政策但,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奔康的长效机制,找准“穷根”精准施策,保护好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切实把扶贫济困这件得民心合民意的好事办好。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