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日被云南"贩婴村"的相关新闻给刷屏了,一直以来云南给我的印象都是旅游天堂、气候宜人,鸟语花香,但那里的人们怎么了?怎么会有如此丧心病狂的举动,如此绝情的选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蔑视亲情、丧失道德。
"贩婴村"的出现再次刷新了大众的三观!在这里人类文明传承下来的不仅有美德,还有“骇人听闻”。云南省文山州人大代表罗永洪文对贩婴给出了解释:文山州的拐卖现象并非自古有之。他认为,“从1979年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但是由于对越作战的需要,位于中越边境的文山州一直被作为战区来对待,很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大批的驻军从文山州撤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文山州才进入市场经济中。拐卖现象的增多,也是从90年代开始的。”
物质满足是人的底线,越过底线,就“无所不能”了。外面世界的高度发展与本地区贫穷落后形成鲜明对比,长期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促使人们冲破思想和良知的最后底线,他们也向往丰富的物质生活。为此,他们不惜触犯法律,出卖亲情和良知。
经过十多年的整治,回过头看才发现仅以法律来约束限制他们已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文化导向和正确的致富路径。
首先通过普法宣传、义务教育等手段让他们知道用非法手段走出了物质贫困,也走不出“精神贫困”,通过违法犯罪以实现脱贫致富是人生的错误抉择。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正确的途径获取财富,才能真正脱离“贫困区”。虽然“正道沧桑”,但“果实甘甜”。
然后把准脉络,配好“对症之药”。现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地方政府应找准当地特色,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致富方略,特别是云南作为旅游大省和文山作为边境口岸的有利条件下,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加快发展经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